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货币

古典二分法

科普小知识2022-03-23 18:00:16
...

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分析经济问题时,大都将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割裂开来,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实际经济变量是没有影响的。这种研究方法,即所谓的古典二分法。

1、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古典二分法

英文名称:TheclAssicaldichotomy

提出者:萨伊

2、基本介绍

背景

在古典的经济学研究中,对货币性质和作用的探讨一直都是一个焦点。而在这个焦点里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关于“货币中性”(货币外生)与“货币非中性”(货币内生)的争论,这些都体现在各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之中。货币中性(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与非中性问题实际上又涉及到了“两分法”,即货币领域和真实领域之间,或相对价格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问题。对这些复杂问题的探讨关系到对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的判断,而两分法的提出对于当时认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和简化分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含义

古典二分法就是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的部分———实物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也分两个相不相关的部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经济理论研究实物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决定产量的是资源、人口、技术这些因素。货币理论研究货币如何决定物价水平。根据货币量同比例变动,货币的价值(即购买力)也取决于流动中的货币量,与货币量反比例变动。换言之,货币量变动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变动和货币价值反比例变动。这就是著名的货币数量论。由这种古典二分法又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推论:货币中性论。这就是说,在经济中,货币量的变动只影响物价、名义利率、名义汇率、名义GDP这些用货币单位表示的名义变量,并不影响真实利率、真实汇率、真实GDP这些用实物单位表示的真实变量。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货币对经济没有实质性影响。

3、挑战 


挑战

古典二分法在解释现实世界时还是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不仅受到了许多其他学派(如凯恩斯主义)的批评,而且坚持这种分析方法的学派(如新古典学派)把货币因素与实物经济分开的分析范式却也无法对现实经济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坎蒂隆是第一个认识到“货币量增加会导致不同商品和要素价格涨幅程度不一致”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货币量的变化对实体经济的不同影响取决于货币介入经济的方式”,以及“谁是新增货币的持有者”。这被后人称为“坎蒂隆效应”。  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维克塞尔的积累理论最先对萨伊定律提出挑战。他在20世纪初提出的货币经济理论,试图将货币与实际经济结合起来。他指出,货币与信用虽然不等于实物资本,或者说不能代替实物资本,但是货币的滥用,可能破坏实物资本,导致经济混乱;相反,合理的使用可以促进实物资本的增加。因此,货币并非“面纱”,而是经济的一个内生因素,应该建立以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为中心的货币的经济理论。  瑞典学派还首创了“一分法”的经济分析方法。新古典学派信从萨伊定律和旧货币数量论,把货币的变动与经济的变动视为互不相干的两回事,瑞典学派则最先把二者结合起来创立了货币经济论。  维克塞尔的思想对包括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理论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凯恩斯不仅否定了古典二分法,而且创造了自己的经济学二分法: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而且复兴了重商主义学派的总量分析法。  在中国,一些经济学家通过使用Granger2Sims因果关系检验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1985~2001年间货币供给量与产出、物价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货币供给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的特点,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将影响物价的变化,短期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新古典学派也不得不修正其理论。新古典理论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其货币理论,而这正是因为他们的分析是将货币排斥在实体经济之外(认为货币是中性的)的,然而在现实中货币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作用都是那么的重大,故而瓦尔拉斯也不得不在其一般均衡理论中加人货币。

4、学派思想


学派

一般的,在实证上坚持货币中性的经济学家都是坚持二分法的。二分法的思想一直就在古典学派(萨伊与约翰.穆勒等人)分析中占据了主流。在古典经济学中坚持两分法的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货币在长期(在古典经济学中经济学家注重对长期的分析而忽视短期)是中性的。二分法在新古典学派,即剑桥学派(如马歇尔与庇古)、奥地利学派(庞巴维克)以及数理经济学派(如费雪)或者说是洛桑学派(瓦尔拉斯)等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如弗里德曼)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理性预期学派(如卢卡斯)也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另外,这种思想芝加哥学派等学派的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学派对二分法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货币中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上,他们大多认为货币在短期非中性,而在长期是中性的。数理经济学派的费雪费雪方程式。剑桥学派马歇尔与庇古,他们两人完善发展了剑桥方程式,得到了货币需求函数。他们也认为,如果货币流速稳定,那么其内涵就和费雪方程是一样。洛桑学派瓦尔拉斯的的一般均衡论。货币主义学派的弗里德曼提出了新货币数量方程式。弗里德曼和马歇尔与庇古都认为,货币供给与需求是有明确区分的。弗里德曼还认为,观察到的经济波动大都可归因于货币管理当局引致的货币供给的变化。理性预期学派如卢卡斯的“中性假说和非中性假说”。

5、现状

在今天看来,古典二分法太简单了,也许它反映了金本位资币制和经济尚不像现在如此复杂的经济中的规律,但已经不适用于今天。即使继承了货币数量论或货币中性论观点的经济学家,理论也大大改变了。今天的经济学家用不同的理论解释货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复杂影响。这些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经济学的重要发展,也是各国不同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以后的话题正是以这些理论与政策为中心展开。

上一篇:消费偏好

下一篇:产业间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