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
“普陀”的地名得名于“普陀路”:20世纪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陕西北路间筑路,以浙江省佛教胜地“普陀山”之名命名为“普陀路”(1949年后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12月建区时,初名十三区,1947年1月改现名,取境内路名命名为“普陀区”。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沪宁、沪杭2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区境北部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分别从区西北部与西部进入境内。内外环线及轨道3号线横穿区境。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中心区西北城郊结合部,东与闸北区交界,西与嘉定区接壤,南与长宁区、静安区毗邻,北与宝山区相连。区域面积54.83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普陀区
外文名称:PutuoDistrict
别名:普陀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上海市境内
下辖地区:6个街道,3个镇
地理位置: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
面积:54.83平方公里
人口:113万
方言:上海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真如寺,长风公园,玉佛寺
工业发祥地:*造币厂旧址,福新面粉厂旧址
战略规划:上海西部商贸科技区
1、历史沿革
普陀区以境内普陀路得名,故称“普陀区”。位于东经121°39,北纬31°25′,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北部。东起沪太路、彭越浦、苏州河与闸北区交界;南沿苏州河、万航渡路、长寿路、安远路与长宁、静安区毗邻;西至沪宁铁路、环浜与嘉定区接壤;北达真南路、薛家浜、灵石路与嘉定、宝山区相连。辖区内苏州河东西穿越而过,距市中心人民广场7.5公里。
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早在唐代以前区域部分地区就已成陆。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上海县,现区南境属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嘉定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宝山县,现区北境属之。直至19世纪末,区域仍以西浜、李家浜、木渎港、蔡家浜、虬江等一线为界,南北分属上海县高昌乡、法华乡及宝山县真如乡、彭浦乡。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列强通商口岸。嗣后列强强占租界,且多次扩大区域,至1899年,区境苏州河以南之大部分地区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开始了城市化进程,逐步成为上海市区的一部分。1927年,上海特别市建立后,今区境之地,除公共租界外的其他地区分属闸北、彭浦、真如、蒲淞、法华等区。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接管公共租界,重新划分政区,并在上海设立31个警区,苏州河以南之地被划为第十三警区,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基本按旧时警区地段设区,苏州河以南之地域为第十三区。1947年1月改称普陀区,区公所设在安远路玉佛禅寺内。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月底成立普陀区接管委员会。1950年6月28日,成立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划入苏州河以北、中山北路以南地域。1956年后又陆续划入真如、大场、西郊、宝山等区县部分地域。1984年与1992年分别划入嘉定县的真如镇和长征、桃浦2个乡,始成现状,区域面积为55.53平方公里。
普陀区人民*设于大渡河路1668号。下辖6个街道3个镇,即长寿路、宜川路、甘泉路、石泉路、长风新村、曹杨新村街道,真如、桃浦、长征镇。下设居民委员会245个。
2、城区概况
地理位置:普陀区地处上海市西北部,与静安、长宁、闸北、嘉定、宝山等区接壤,区域面积55.53平方公里,下辖6个街道、3个镇。苏州河流经普陀区14公里,岸线长达21公里。
人口:2013年,全区常住人口129.5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8.58万人,外来人口35.04万人。
区位优势:普陀区素有“上海西大堂”之称,是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普陀区交通发达,距虹桥综合交通枢纽10公里,距浦东机场50公里,沪宁城际铁与轨道交通11号线、规划中的15、16号线在上海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零换乘”,G2京沪高速入城段横贯区内,S5沪嘉高速与之南北呼应;G204、G312从区内起始可达长江流域、东北、西北地区。上海市内、中、外三条环线均从区内穿过,轨道交通3、4、7、11、13号线连接上海各中心区和邻近郊区。
3、经济发展
合作交流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国内合作交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内省区市相关地区的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在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截止2013年12月,普陀区共与全国42座城市(地区)结为友好城市(地区)。辖区内驻有兄弟省区市各级各类办事机构106家,其中副省级以上办事处16家。全区每年吸纳2000余户各地企业来区投资,区*还支持和鼓励在区企业到外省市投资、发展,目前共有数十家企业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办企业,投资额累计达200亿元左右。
重点地区
2013年,围绕建设新兴商贸科技区的目标,建立健全重点地区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大力推进重点地区建设,产业、项目进一步向“一河五区”集聚,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苏州河现代商业商务旅游区。苏州河(普陀段)长14公里,岸线长达21公里,是上海市中心城区苏州河岸线最长的一个区。目前两岸已经初步建成了M50、景源等近1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个游艇码头,商标火花馆、游艇游船馆已建成开业,“苏州河文化艺术节”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持续最长的群众性文化节庆活动之一。
2013年,苏州河游船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苏州河十八湾”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聚焦“水岸联动”,积极推进苏州河游船与陆上观光巴士对接。成功举办“2013苏州河文化艺术节”、“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以及“海上风·民族魂”苏州河近现代工业文明联展。将进一步强化河、岸互动,苏州河与沿河三大重点区域联动,文、商、旅融合,精心编制旅游开发规划,完善沿线综合配套设施,全力打造滨河产业经济带和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
桃浦地区
核心区东起南何支线,西至外环线,南临沪宁高铁,北以沪嘉高速为界,占地4.23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388.5万平方米。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由老的化工区向都市型工业区转型。桃浦工业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以化工、医药、轻工等产业为主。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列入上海“三大严重污染区”,这顶帽子到1997年才得以摘除。此后10年,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按照“去劣留优”和“提高门槛”的思路,“关停并转”数十家企业,建设都市型工业街坊,发展印刷包装、物流等产业,同时开始生态绿地建设。第二次转型,由都市型工业向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转型。2009年被认定为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着眼于新一轮转型升级,规划建设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产业集聚、配套功能完善、环保、低碳、宜业宜居的综合性城区(2012年获批《上海市普陀区桃浦低碳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三次转型,由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向桃浦科技智慧城转型。2012年,桃浦转型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时任上海市长的韩正同志到普陀调研时指出“桃浦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桃浦第三次转型的大幕正式拉开。
2013年,桃浦被纳入全市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区域,按照黄浦江两岸和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一流标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强度产业调整和高效率推进机制”,积极打造“桃浦科技智慧城”,转型发展迈出重大步伐。31家停车场基本关闭,97%低端物流企业和80%仓储企业完成调整,并在全国首次提出打造“上海桃浦安防智慧谷”,明确了以智慧安防产业为重点,智能环保节能、生命健康产业共同发展的三大产业,陆续引入国家质量追溯与防伪数据应用中心、神州通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安防研发基地等重点项目。占地面积50公顷的*公园完成选址,其中一期已动工建设。
长风生态商务区
作为上海市*批准的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东起长风公园、南邻苏州河、北以金沙江路为界、西至真北路中环线。可规划开发土地面积3300亩,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90万平方米。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商务区已实现从原来重化工区域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全面转型,成为普陀转型发展的“领头羊”。2013年,商务区实现税收24亿元,税收亿元楼达到5幢,累计建成108万平方米商务楼宇,吸引了纳尔科、施耐德电气、上海联交所等800余家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了以跨国采购中心为引领的商贸会展板块,以长风景畔广场、商标火花馆和苏州河旅游为引领的文化旅游板块,以“长风金融港”为引领的金融服务板块,以上海化工院和特检院为引领的高技术服务板块。
真如城市副中心
规划范围2.43平方公里,核心区在曹杨路以东、铜川路以北,规划用地面积0.34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88.6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办公规划建筑面积70.91平方米。结合交通枢纽建设,增强商务商业、物流信息、文化娱乐等功能,建设成为辐射长三角的开放性生产力服务中心和服务上海西北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
2013年,加快区域城市设计和规划调整研究,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建设全面展开。长江实业高•尚领域、绿地合景天汇广场、星浩资本星光耀广场等重点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长江实业高•尚领域行政公馆完成预售。完成西站货场第一批土地移交,积极推进X1、G1等地块土地储备,全年收储面积达18万平方米。西站枢纽南北通道工程主体结构实现贯通,南广场及地下空间工程主体通过验收。220kV大渡河变电站正式开工。真华路、交通路、水泉路全面开工建设。
中环商贸区
以中环线为中轴,南起苏州河,北至沪嘉高速公路,规划用地面积4.5平方公里,已建成和在建的商业商务面积247万平方米,中环商贸区已经初步形成“一轴两翼”的空间格局,“一轴”以中环市级商业中心为主,“两翼”分别是天地科技谷和上海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2009年,中环商圈被正式认定为市级商业中心。2013年,完成中环商贸区“一轴两翼”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天地科技谷、上海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规划调整。举办上海旅游节、购物节、市民文化节“三节合一”等特色活动,“金中环”品牌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实现总税收26.42亿元,税收亿元楼达到3幢。圣诺亚皇冠大酒店试运营,国际汽车展示结算中心、总部社区服务中心大厦进展顺利,绿洲中环中心6号楼竣工。
长寿商业商务区。位于普陀区内环线以南,苏州河沿岸地区,是普陀区最靠近市中心的区域,与静安区、长宁区相邻。长寿商业商务区商务楼宇相对集聚,集中了一批商业、休闲、酒店等服务业设施。将进一步挖掘滨河文化、依托楼宇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商务商业、文化创意、餐饮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展示时尚都市形象。2013年,实现总税收27.94亿元,税收亿元楼达到6幢。中心城区最大体量的商业综合体月星环球港开业。大自鸣钟广场、天安阳光半岛、安国大酒店、M50园区苏州河沿岸景观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宜昌路道路景观墙竣工,曹家渡功能研究和城市设计稳步推进。
4、城建管理
旧区改造
近年来,普陀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关于旧区改造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区委、区*提出的“打造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目标,围绕“一河五区”发展战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方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全力保障民生改善。2013年,先后启动洵阳新村、铁路新村、交通路237坊等地块的房屋征收改造及老真北二期征地房屋补偿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秉承“以人为本、依法合规”的房屋征收工作理念,合力推进旧区改造工作。先后完成东新村三期、中山桥128等地块动迁工作,大力推进历年结转基地收尾工作。目前普陀区尚有未改造成片二级以下旧里10块,未征收居民约1万4千户。2014年是“十二五”新一轮旧区改造工作推进的关键之年,普陀区将坚决贯彻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暂行规定》,遵循“决策*、程序正当、公平补偿、结果公开”的征收原则,举全区之力,统筹兼顾,精诚合作,齐抓共管。按照“启动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步骤,全力推进旧区改造工作,为实现“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市容环境
近年来,普陀区绿化市容环境得到长足的改善与提升。建成了武宁公园、长风生态商务区滨河绿地、桃浦工业区楔形绿地等一批公园绿地,先后改造了沪太、管弄、曹杨、兰溪、长风、宜川、长寿7座公园。长风公园·长风海洋世界成功创建成普陀区首家4A国家旅游景区。花溪路、兰溪路、桐柏路等13条路(段)成功创建为上海市林荫道,创建总数名列全市前茅。长风公园于2013年1月被命名为上海市五星级公园。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先后建成了曹杨路山华果品市场内的有机垃圾处理场和绥德路普环公司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中心。自2011年启动生活垃圾新分类至今,全区共推行居住区新分类215个,累计13.36万户,同时基本实现公园、机关、集市和学校新分类全覆盖。景观灯光建设不断完善,苏州河普陀段景观灯光一期项目荣膺上海“十佳”灯光夜景。新建、改造景观围墙约5.2万平方米,一批特色围墙成为街头亮丽的风景线。不断加强市容环境常态、长效管理,9个街道(镇)市容环境责任区创建工作全面达标,长征镇和曹杨街道成为市级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道(镇)。截止2013年底,全区公共绿地总量541万平方米,行道树5万多棵,绿化覆盖率24.74%,人均公共绿地6.11平方米。道路清扫面积600多万平方米,区域内有公厕342座(环卫公厕103座,社会公厕239座),公园17座。
5、明日普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未来五年,普陀区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求突破,提升促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使区域商贸功能更为集聚、科技创新更为活跃、文化品质更为彰显、公共服务更为完善、环境生态更为优良、人民生活更为幸福,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