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6-04 16:27:57
...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GeologicalDigitalMuseumofPekingUniversity)是一个集科普宣传、人才培养、标本存档、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高校地学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设有矿物、岩石、矿床和矿产资源、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古生物和国际交流等7个专题展区,荟萃了上千余件1955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恢复建系以来所积累的地学教学标本精华和世界各地的典型地学标本。

中文名称: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

所属地区:北京市

地点:北京大学逸夫二楼

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

开放时间:8:30-16:30(周一至周五)

门票:免费,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

1、分馆介绍

该馆由陈列馆和档案馆两部分组成。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是北京大学对外宣传和展示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是集标本展示、科研和学术交流及教学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文化教育场所。近年来每年接待近万名学生和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参观访问,并有数十位国外专家来馆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陈列馆

陈列馆部分是1992年随地质学系一同迁入新地学楼(逸夫二楼),重新设计布展而成,展厅面积400m2,荟萃了1955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恢复建系以来的地学教学标本精华和世界各地的典型地学标本2000余件。

档案馆

档案馆是1996年以后由北京大学和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支持的新建项目,拥有4个标准地学标本存档室、1个科研和教学成果展示厅、1个信息处理室、4个研究工作室,总面积约2500m2,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地学标本存档和研究设备以及可供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的多媒体演示系统。

2、历史简介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

北京大学地质陈列馆历史悠久。早在1909年北大地质系创设之初,即在各学科实习室标本陈列的基础上,逐步充实,成立了地质陈列馆。至1917年馆藏古生物、矿物、岩石、构造标本千余件。

1934年陈列馆由景山东街北大二院迁至沙滩地质馆,设动力地质、古生物地层、岩矿和古植物四个展室,面积近三百平方米。

1952年院系调整,全部展品并入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

1955年北大地质系恢复招生,陈列馆也随之在燕园重建,至1972年展品达三千余件。

1991年新地学楼建成,地质陈列馆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陈列有地质系师生数十年来所采集和有关方面馈赠的珍贵标本,也展出了全系教学、科研的部分成果。

3、展示厅

展厅展示内容包括:史前生命,矿物,宝石和玉石,岩石,构造,矿床等。


夜景下的北大地质博物馆所在大楼(逸夫二楼)外观

生命的见证洪荒世界的印迹

“化石”来源于拉丁文fossil,意思为“被挖掘出的”,原指任何埋藏的东西。不仅有石化动物、植物残体,还包括岩石、矿石和人工制品,如铸币。现在,该词专指史前生存但被自然埋藏和保存的有机体的残体。

人类对化石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化石的兴趣是由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可以上溯到人类刚开始出现的洪荒时代。因为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的一个岩洞里,曾发现一批腹足纲动物和珊瑚的化石,而这些化石竟属于生活在大约8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所有;意大利的格里玛尔蒂、英格兰的邓斯塔布尔高地、法国的伊索瓦尔等等——这些地名象征着人类最早的起源,那些地方的史前岩洞、洞穴和遗址,藏有海胆、菊石、贝壳、角鲨的牙齿,统统都是化石而且大多穿了孔,仿佛曾经被人当作护身符配戴在身上;埃及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也发现过化石,有些镶嵌着金属属于古埃及王朝(前3200-前343年)的人所有......

世界化石图鉴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

一块块精美的标本、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发现,不断吸引着古生物学者和越来越多的化石收集业余爱好者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

1900年8月,西伯利亚东部两个拉慕族猎人正在追踪一只麋鹿的足迹,突然他们发现在离路面几米外的地方,藏有一团黑漆漆的庞然大物,上前一看,赫然是一具完好无损的尸体;1901年10月15日,冰封的草原上出现了一幅令人惊叹的景象:10辆雪橇由马拉着,一字排开,运送着现代人亲眼目睹的第一只长毛象;

1910年,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爵士开始了其具有历史意义、但充满悲壮的南极探险。虽然他与四个伙伴最后都成为恶劣天气的牺牲品,但他们留下了重要的科学发现——从探险家的遗物中发现了已形成化石的种子蕨,玉羊齿属。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曾是肥沃大陆的一部分;同时可以推知,斯科特了解他的发现具有科学的重要性。

在博物馆您将看到的是一代代古生物研究者的发现和研究成果,是他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自然界的冰、雪,组成大地的土壤和岩石中的各种矿物,以至于我们吃的食盐、用的金属材料等等,莫不都是晶体。

结晶学是以晶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在矿物学母体中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岁月才脱胎而出。它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与矿物学保持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意外盾齿龙

矿物学要点介绍

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一门科学,是地质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矿物的概念是人类在从事采矿、冶炼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在早期的原始概念中,就是把采矿过程中采掘出来的未经加工的天然物体称为矿物。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不断进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步深化,矿物的概念也不断地有所发展。

漫谈矿物常识趣闻

这里将概述矿物的科普常识,介绍多样的常见矿物,叙说矿物的新鲜趣闻。丰富多彩的矿物世界,会让你耳目一新。栩栩如生的矿物,马上会历历在目,来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异曲同工之妙吧!

4、展品介绍

意外盾齿龙

意外盾齿龙属于鳍龙类,包括盾齿龙和豆齿龙两个亚目,其中盾齿龙亚目体表无背甲,具钝圆的起研磨功能的牙齿,该类群目前仅在我国和欧洲的中三叠世(距今约2.3亿年前)海相地层有发现。意外盾齿龙是盾齿龙亚目分支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盘县混鱼龙


盘县混鱼龙

盘县混鱼龙是鱼龙(一种体形似鱼的海生爬行动物)超目中体形较小的一类,通常体长不会超过1米。该类群主要生活于2.4亿年前(中三叠世时期)的古海洋中,在古特提斯洋和古太平洋都有发现,是鱼龙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类型之一。盘县混鱼龙是我国华南盘县生物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分子之一,是当时繁荣的海洋生态中一类重要的*捕食者。

关岭鱼龙(未定种)

我国贵州省关岭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的一种大型鱼龙,以较短的吻和比较多的荐前椎数(约80节)为特征。其成年个体体长可达10米以上,是当时海洋中个体最大的爬行类之一,是自二叠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后,生物圈在晚三叠世全面复苏后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分子。

曲状石膏

单斜晶系矿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钙,硬度低,具一组完全解理。晶体透明,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条痕白色;集合体通常为纤维状,呈丝绢光泽。主要为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常形成可采矿层或透镜体,赋存于石灰岩、红色页岩和砂岩、泥灰岩及黏土岩系中,常与硬石膏、石盐等共生。

日本白垩纪菊石

菊石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为肉食动物,具坚硬的外壳,与现生的鹦鹉螺类关系最为密切。其在古生代早期就已经出现,在中生代达到鼎盛,白垩纪末期绝灭。在中生代菊石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个体最大者直径可达2米以上,是中生代海洋中的霸主,故此中生代也称“菊石的时代”。此件标本采自日本白垩系地层中,缝合线复杂,是其演化最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

三叶虫

三叶虫因其身体横纵均可三分而得名。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大量出现并迅速辐射分异,遍布在当时的海洋中,是寒武纪的标准化石,因而寒武纪又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此件标本采自山东莱芜地区大约5.1亿年前(寒武纪中期)形成的海相地层中。

5、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8:30-16:30(周一至周五)

参观路线:乘地铁4号线在北京大学东门站下车;乘公交车在中关园站或中关园北站下车,从北大东门(中关村北大街与成府路交叉路口处)进入校园

门票价格:免费,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

上一篇:北京大学

下一篇:刘德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