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疏勒古城

科普小知识2022-06-22 00:59:44
...

中国史书上,西域有两个古城最著名,一个是楼兰,另一个是疏勒,分别是天山南北文明走向的路标。如今,楼兰名扬天下,而疏勒则鲜为人知,一直迷失在史册的书页之间,甚至连具体地点也无定论。然而,没有疏勒城,丝绸之路史就缺失了生动的章节。耿恭守卫疏勒城事件在西域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怎样评价也不过分。

名称:疏勒古城

年代:汉代

地理位置:在*奇台县城南64公里处的半截沟镇麻沟河村的丘陵上

意义:军事要塞

1、简介


疏勒城遗址,城楼正面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无数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扼守着天山北路咽喉要道的疏勒城,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军事要塞。如今,这个毗邻游览区的古城遗址正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青睐。

疏勒城坐落在*奇台县城南64公里处的半截沟镇麻沟河村的丘陵上,扼守着天山北坡向南出口,是东汉时期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要隘。疏勒城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后国属地,归西域都护府管辖,历史上有他地道、乌骨道、移摩道、萨罕道、花骨道等多条道路沟通天山以南。2000多年前,著名的“疏勒城保卫战”就发生于此。140多年前,左宗棠率大军收复*时,曾经过这里,其后留将士在此屯田。

近距离观察,疏勒城坐落在层峦起伏的高点上,遗址东侧为断崖,崖下有一道深涧,涧水从古城边激荡流过,阵阵松涛声回荡在幽深的山谷中。据称,这条深涧曾是一条古道,直通吐鲁番。


天山口起伏的疏勒山

《汉书》记载,疏勒城边有涧水,城中有井,四周宜农耕,依山通交河古城。

*奇台县文化馆人员王晨告诉记者,古城坐南向北,背负天山,正对北塔山,沿天山分布的丝绸古道则从城下经过。因发现时城内多石,故又被称为“石城子”。

由于内城早前为耕地,地下遗迹破坏严重,当年建筑相对集中的处所已难辨别。特别是近年来,因为旅游热、文物收藏热等因素,地表已难见遗物。

据介绍,疏勒城南北长约380米,东西长约280米。南侧有近百米城墙遗址,西北角有内城。南北长约100米,东西长约200米,呈北高南低状,北城墙残高1米多。西南有一直径约6米的圆形凹地,据称是人工挖掘的类似于“井”的工程。

2、考古发现

自疏勒城遗址被发现以来,在史学界引起了极大关注,考古学者对疏勒城的历史地位、性质等进行过多次深入讨论。有专家认为,疏勒城与楼兰是*遗存的两处汉代古城遗址。


2014年,考古人员试掘现场

2016年因车祸去世的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镰在《疏勒古城的秘密》中这样写道:中国史书上,西域有两个古城最著名,一个是楼兰,另一个是疏勒,分别是天山南北文明走向的路标。……关于疏勒城,我们的考察则刚刚开始。

杨镰还在其《丝绸之路的地标——疏勒城》中称,两汉时期,疏勒城处在贯通天山南北、衔接古道东西的特殊位置,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疏勒古城是西域丝绸之路的地理标志。

**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汉唐部主任吴勇介绍,2014年,该研究所对疏勒城遗址做了试掘,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2015年对该城进行了调查,在城西发现陶窑和墓葬;2016年发掘面积为640平方米,清理出两组8间房屋。


2016年开掘现场

吴勇称,这是*首次对两汉时期遗迹进行大面积发掘。“疏勒城遗址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色彩,考古发掘旨为勾勒两汉时期西域军镇建制的原貌。”

记者看到,遗址现场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工棚。“因近年的考古挖掘,现场已被保护起来。今后,考古学者还将继续挖掘研究。”王晨说。

据介绍,疏勒城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后国属地,归西域都护府管辖,历史上有他地道、乌骨道、移摩道、萨罕道、花骨道等多条道路沟通天山以南。

“通过2014、2016两个年度的发掘,我们对丝绸之路北道沿线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框架有了初步了解。高昌古城、柳中古城位于疏勒城的正南和正北,从耿恭移兵疏勒城来看,(疏勒城至柳中)山间应该有一条通道。”吴勇称,根据史书推测,唐时期的“花谷道”(奇台至吐鲁番)在两汉时期应该是存在的。

3、相关历史

疏勒城保卫战


耿恭雕像

疏勒城受众多学者关注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曾发生了一场著名战役——疏勒城保卫战,这场战役与一位名叫耿恭的将军有关。

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戊己校尉耿恭随军出塞,作为一支威慑匈奴入侵的力量,率所部屯戍在车师后部的金蒲城。

永平十八年,受命出征西域的将军耿恭在部下与当地居民(车师后部)协助下,历经长达九个月的艰苦奋战,舍生忘死守卫疏勒城,使匈奴切断丝绸之路的企图成为泡影,这在中国正史(《后汉书》)卷十九中有翔实记载。

耿恭“节过苏武”

疏勒城是东汉初,西域出现天翻地覆之变时期的擎天柱石。关于疏勒城的往事,都与一位名叫耿恭的将军有关。关于耿恭与疏勒城,《后汉书》卷十九这样记载:

耿恭出自名将世家。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耿恭随军出塞,因战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作为一支威慑力量,率所部屯戍在车师后部的金蒲城。当时的西域,东汉有三个支撑点,一个是塔里木北缘的西域都护陈睦驻地西域都护府,一个是戊己校尉关宠据守的柳中城,另一个就是戊己校尉耿恭屯戍的金蒲城。柳中城,是鄯善的鲁克沁,金蒲城(又叫“金满城”)在吉木萨尔境内。


出土的骨镞


出土的绳纹板瓦

在汉与匈奴之间的西域部族车师,车师王被杀。匈奴乘胜将锋芒指向金蒲城。与匈奴搏杀中,实力单薄的耿恭依靠一种神秘武器——弩机,取得了战术优势。这种弩机射程远,杀伤力强(据说箭头浸有毒药),使“匈奴震怖”,有效地滞缓了匈奴的突击力。五月,耿恭放弃了孤立无援的金蒲城,向东北转移到另一个屯戍地疏勒城。

疏勒城傍临深涧,可以倚险固守,特别是与友军(柳中城驻军)更贴近,声气相应。匈奴将疏勒城死死围困,并将深涧的水源截断,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逼耿恭投降。失去水源,耿恭不得不在疏勒城中挖井,直到15丈深,也没挖到水脉,吏士渴乏已极,不得不“笮马粪汁而饮之”。耿恭重整衣冠,向枯井虔诚再拜,“为吏士祷”。转眼功夫,井中竟水泉涌出,大家齐呼“万岁”!他们在城上扬水示威,匈奴只得退去。这时,天山以南的西域都护陈睦在预谋政变中被击杀,友军关宠也困在柳中城,以后不久就全军覆没。实际上,除耿恭与二十几个部下死守的疏勒,整个西域巨大的政治空间,已经没有汉朝的立足之地。


出土的云纹瓦当

在西域,耿恭仅有的支持来自车师后部王的寡妻,她是远嫁塞外的汉族人的后裔,因重耿恭为人,一再冒着危险为耿恭提供匈奴的军事动向情报,同时,还将急需的给养粮饷送到疏勒。耿恭在疏勒城坚守了9个月,最困难的时候,曾将生牛皮制成的铠甲与弩弦煮了充饥。建初元年(公元76年)元月,耿恭的表兄弟耿秉被任命为征西将军,进驻酒泉,期望恢复汉朝对西域的领有,并派将军王蒙出塞,到柳中与交河城,实地评估西域形势。未到柳中,王蒙就获悉关宠已全军覆没,耿恭人数少得多,距离远得多,更是凶多吉少。王蒙独立难支,准备退回酒泉,耿恭的部下范羌坚决反对。头年秋,耿恭派范羌到敦煌为部队领取冬装。正好王蒙出塞,范羌就随军返回西域。范羌一再请求不要放弃固守疏勒的耿恭,可是没有哪个军士敢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接受前去救援的任务。王蒙决定分兵两千,由范羌率领,接应耿恭。正赶上天降大雪,天山北坡雪深丈余,范羌所部放弃了辎重,日夜兼程赶往疏勒。一天半夜,疏勒守军听到有军队逼近,以为匈奴来袭,全城紧急戒备。范羌隔山涧大呼:“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立时高呼万岁,城门大开,两支部队拥抱相泣。第二天,耿恭就率部东归。匈奴一路追杀,路上,随时有饥饿困顿的军士倒地不起,死于路边。

离开疏勒时,耿恭所部还有26位勇士,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13人。这13人,史书留名的有:耿恭、范羌、石修、张封。时人以为耿恭守疏勒,“节过苏武”。中郎将郑重在玉门关迎候耿恭,亲自为耿恭及其部众“洗沐易衣冠”,并倡言,处在“万死无一生之望”的绝境,“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后汉书》作者范晔,获悉耿恭事迹,“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在史书上以“义重于生”为其定性。

4、现状


夏季的疏勒城峡谷

光阴转瞬即逝。如今,这里虽战争不存,古道已断,但疏勒城依然延续着历史的发展,成为考古学者探索历史的宝地,村民们繁衍生息的乐园。

麻沟梁村有600多口村民,这里良田万倾、山川秀美,与闻名疆内外的江布拉克风景区连为一体。在一处农家院落,祖辈几代在此居住的赵玉枝告诉中新网记者,他祖籍陕西,在清代*王朝统一*的进程中,加入到左宗堂将军征兵的队伍中,从陕西一路打到此地后,留下屯田。

58岁的赵玉枝回忆,儿时在古城墙壁上玩耍,常会捡到带花纹的瓦块。“听说县文化馆回收,我们就交给他们,能换回些本子和笔。”

记者看到,赵玉枝家离古城不到1公里,其庭院周边有大片农田。2010年以来,他翻修了自家的院落,开设了度假村。“每年夏秋两个季节,到这里的游客很多,我这接待的多是自驾游的。”

近年来,每到夏秋时节,这里轿车如梭、游人如织,人们扶老携幼,举着相机、手机拍照,欢声笑语回荡在这天山疏勒大峡谷之中。如今,这个毗邻游览区的古城遗址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上一篇:平遥古城

下一篇:华夏西部影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