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上海市徐汇区

科普小知识 2022-10-04 10:59:03
...

徐汇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北以长乐路、华山路、兴国路、淮海西路、凯旋路,与静安区、长宁区接壤;东以瑞金南路、陕西南路与黄浦区比邻;并濒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以徐浦大桥与其连接;西南以虹梅路、朱梅路、老沪闵路和华泾镇关港村,与闵行区分界;全境东西相距7千米,南北相距13千米。徐家汇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而原上海法租界内各式高级花园洋房则是徐汇最具特色的典范之一,亦为城市发展历史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徐汇是较早基本完成旧区改造的中心城区之一,市容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人文底蕴深厚。徐汇区境内铁路、航道、立交、高架道路纵横交错,是市中心进出闵行、奉贤、浦东新区、金山、青浦等区和江、浙、闽、赣、皖等诸省的交通要道。徐汇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区工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发展的产业规模。徐汇区地处市区西南部,东经120.26度,北纬31.12度,总面积54.7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0.9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82平方千米。

中文名称:徐汇区

地理位置: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

外文名称:XuhuiDistrict

面积:54.76平方公里

别名:徐汇

方言:上海话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上海市

战略规划: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

下辖地区:12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

著名学府:复旦大学、上海交大

*驻地:漕溪北路336号

著名景点:衡山路、武康路、龙华寺、徐光启墓、桂林公园、上海植物园

电话区号:021

邮政区码:200030

行政区划代码:310104

1、区情概况


徐汇区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占地面积54.93平方公里。区内下辖12个街道1个镇,共有304个居委会。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007亿元,增长7.8%。2012年末户籍人口91.69万人,2012年末常住人口111万人。徐家汇商业中心集中了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港汇恒隆广场等一批知名商厦,商品琳琅满目,业态错位竞争,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商贸繁荣的标志性区域。徐汇区是上海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一、三、四、七、九、十号线四通八达,中环线贯穿本区南部,世界首座圆顶透光火车站上海南站,是上海通往南方各省市的陆上交通门户。徐汇区有历史悠久的园林建筑20余座,全区绿化覆盖率2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85平方米。衡山路休闲街、徐家汇公园、八万人体育场、龙华古寺等已经成为上海市民和海内外游客购物休闲、旅游、参观的重要活动中心。

2、经济概况


繁荣徐汇区

徐汇区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有少数外商工业企业,30年代前后,民族资本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主要是轻工、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工厂大都设于运输方便的水道肇嘉浜和蒲汇塘沿岸。民国26年(1937年)起,民族工业遭到日本侵略军微电子工业的严重摧残。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一度有所发展,但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美货大量倾销,大批工厂陷入困境。上海*夕,徐汇、常熟两区共有工业企业500家,职工2.3万人。绝大多数工厂规模很小,设备技术落后,70%的企业职工人数在10人左右。另有个体手工业达1800户,6100多人,其中手工棉织业859户,为全市同行业总户数的40%。

1978年以后,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留成制度、两步利改税;逐步配套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改革奖金制度;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在保持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适当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建立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在原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的基础上,建立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1990年末,境内共有工业企业646家,职工24万多人,当年工业总产值达114.38亿元,比解放初2.6亿元增长43倍,居全市第三位。解放初以小型轻纺工业为主的格局,已发展成为具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以电子、仪表为主要门类的新兴工业。

徐汇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完成地区增加值7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5%。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11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63亿元。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9.95:80.05。商业、房地产业支柱作用依然明显,商业增加值完成19.95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11.51亿元,分别占地区增加值的26.34%、15.20%。

商业发展态势良好。居民消费能级提升趋势明显,汽车、通信类产品以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徐家汇商圈实施商品结构调整,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商圈内港汇、东方、六百、汇金、太平洋、汇联等百货业及太平洋、百脑汇等电脑市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5亿元。社区商业发展较快。

3、行政区划

徐汇区辖12个街道、1个镇:天平路街道、湖南路街道、斜土路街道、枫林路街道、长桥街道、田林街道、虹梅路街道、康健新村街道、徐家汇街道、凌云路街道、龙华街道、漕河泾街道、华泾镇。

历史沿革

区境在唐、五代、宋时属华亭县高昌乡。元、明、清三代属上海县高昌乡。清宣统二年(1910年),区境分属上海县的上海城、法华乡、漕河泾乡。民国3年(1914年),法国殖*义者第三次扩张,境内今肇嘉浜路以北、华山路以东地区划入法租界范围,其余地区仍属上海县。民国16年,国民*设上海特别市,区境除法租界外,分属沪南区、漕泾区、法华区。抗日战争期间,华界先后分属伪上海市大道*南市区、沪西区和上海特别市第四、七、八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境分属上海市第七区(常熟区)、第八区(徐家汇区)、第二十六区(龙华区)。1949年5月全境解放,实行军事接管。1950年6月,成立徐汇区人民*。1956年3月,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为徐汇区。1984年9月,上海县龙华镇和漕河泾镇划属徐汇区。1992年7月,上海县龙华乡划归徐汇区。(以上摘自《徐汇年鉴2001》)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徐汇区总户数为224724户,总人口为776602人。9月,经市人民*批准,成立虹梅路街道办事处,于12月31日挂牌。

1991年5月26日,经市人民*批准,撤销宛平南路、漕溪北路街道办事处,建立新的漕溪北路街道办事处;撤销新乐路、湖南路街道办事处,建立新的湖南路街道办事处。

1992年7月8日,市*决定,上海县龙华乡和虹桥乡的虹三、虹南、星联、长春4个村及梅陇乡的桂林、牌楼、和平3个村划归徐汇区。9月15日,徐汇区龙华乡人民*挂牌。7月12日,经市*批准,设立康健新村街道办事处。1993年6月10日,康健新村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

1994年3月14日,经市*批准,撤销徐镇路、漕溪北路、天平路、永嘉路、枫林路街道办事处,建立徐家汇和新的天平路、枫林路街道办事处。

1996年7月25日,经市人民*批准,设立凌云路街道办事处。

1998年5月28日,经市*批准,龙华乡举行撤乡建镇挂牌仪式。龙华乡易名为华泾镇,辖区面积7.22平方千米。2000年,徐汇区辖10个街道、3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064645人,各街道、镇人口:天平路街道78903人、湖南路街道51411人、斜土路街道77027人、枫林路街道112491人、长桥街道119946人、田林街道102661人、虹梅街道40344人、康健新村街道60473人、徐家汇街道97263人、凌云街道96534人、龙华镇88941人、漕河泾镇98189人、华泾镇40462人。

2000年12月,徐汇区辖湖南、天平、斜土、枫林、徐家汇、田林、虹梅、康健、长桥、凌云10个街道和龙华、漕河泾、华泾3个镇,367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

2000年,撤销龙华镇,设立龙华街道;撤销漕河泾镇,设立漕河泾街道。

2002年底,徐汇区辖12个街道、1个镇,360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

2003年底,徐汇区辖12个街道、1个镇,345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人口88.6万人。

2004年3月25日,徐汇区*在漕河泾街道办事处召开南站地区部分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调整交接仪式。漕河泾街道与康健街道、漕河泾街道与龙华街道、漕河泾街道与长桥街道、康健街道与凌云街道、龙华街道与长桥街道分别签署了交接协议书(注:本站尚未收集到此次具体调整情况)。2004年6月30日,徐汇区辖12个街道、1个镇,350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2004年9月30日,徐汇区辖12个街道、1个镇,344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

2004年行政区划一览:

天平路街道 驻余庆路21号,邮编200030。辖:上海新村、德昌、康平、广元、安亭、吴兴、天平、宛平、高安、建新、永太、永嘉新村、桃源村、建西、敦和里、襄南、息村、建业、肇嘉浜、永嘉、慎成里、襄永、岳阳、嘉善、建岳、永康、太原、汇景苑28个居委会。

湖南路街道 驻复兴西路62号,邮编200031。辖:淮中、安福、兴武、金波、武康、春华、华康、复永、新乐、张家弄、复襄、复中、东湖、陕新、淮海、延庆16个居委会。

斜土路街道 驻大木桥路103弄33号,邮编200032。辖:日晖新城、日晖七村、日晖六村一、日晖六村二、康巨、江南新村、大木桥路三、上影、茶陵、清真、日晖二村、兆丰、肇一、肇二、景泰、大木桥路四、大木桥路五、日晖五村、船厂路、恒益20个居委会。枫林路街道 驻中山南二路777弄2号,邮编200023。辖:张家浜肇谨、谨斜、东安一村一、东安一村二、东安一村三、西木一、东安三村一、东安三村二、黄家宅、西木二、西木三、唐家宅、沈家里、医枫、振兴、枫林新村二、医清、东安二村一、东安二村二、东安四村、枫林新村一、平江、庄家宅、宛南一村、宛南二村、宛南三村、宛南四村、宛南五村、宛南六村、天钥新村一、天钥新村二、天钥新村三、天钥新村四、龙山新村一、龙山新村二、张东、安康、平东、四季园39个居委会。

长桥街道 驻罗香路110号,邮编200231。辖:长桥新村一、长桥新二村、港口、长桥一村、长桥三村一、长桥三村二、长桥四村一、长桥四村二、长桥五村、长桥七村、汇成一村、汇成二村、汇成三村、汇成四村、汇成五村、园南二村、园南三村、罗秀二村、光华、百龙、园南一村、罗秀新村、罗秀三村、楼园、长桥八村、平福、体育花苑、华东花苑第一、华东花苑第二29个居委会。

田林街道 驻柳州路555号,邮编200235。辖:冶金、田林一/二村、田林三/四村、田林五村、田林六村、田林七村、田林八村、田林九村、田林十村、田林十一村一、田林十一村二、田林十二村、小闸镇、虹三、仪表、小安桥、吴东、田林十四村一、田林十四村二、新苑一/二、新苑三/四、新苑五、新苑六、新苑七、田林十三村、千鹤一、千鹤二、千鹤三、千鹤四、千鹤五、千鹤六、万科华尔兹、华鼎广场33个居委会。

虹梅路街道 驻虹梅路2019号,邮编200233。辖:东兰路、古美路一、古美路二、虹锦、星联、钦北、古美路三、古美路四、桂林苑、虹南、虹星、航天新苑、怡桂苑13个居委会。

康健新村街道 驻桂林东街203号,邮编200233。辖:寿昌坊、寿山坊、长海坊、长虹坊、杜鹃园、紫竹园、桂花园、玉兰园、康乐小区、康宁坊、长青坊、长兴坊、长丰坊、樱花园第一、樱花园第二、月季园、丁香园、康强坊、寿祥坊、紫薇园、茶花园、长顺坊、寿益坊、康兴花苑、健安坊、百藤花苑、迎春园、师大新村、桂林二、桂莘、桂康、欣园、联农、金桂苑、紫荆园35个居委;市委党校家委。)

徐家汇街道 驻南丹路60号,邮编200030。辖:东塘、番禺、柿子湾、南丹、北村、虹交、西塘、乐山一村、乐山二/三村、乐山四/五村、乐山六/七村、乐山八/九村、虹二、南村、交大、潘家宅、汇站、文定、裕德、陈家宅、沈马、漕北、零陵、启明、南赵巷、王家堂俞家湾三、殷家角、爱华、科汇、衡山、肇宛、徐汇新村、汇翠、名园、青之杰35个居委会。凌云路街道 驻凌云路400号,邮编200237。辖:梅陇三村一、梅陇三村二、梅陇四村一、梅陇四村二、梅陇五村一、梅陇五村二、梅陇六村一、梅陇六村二、梅陇七村、梅陇八村、梅陇九村、梅陇十村、梅陇十一村一、梅陇十一村二、凌云新村一、凌云新村二、和平、陇南、梅苑第一、梅苑第二、龙州、闵朱、金塘、理工一、理工二、舒乐、家乐苑、长陇苑、闵秀、兴荣苑、书香苑、华理苑、阳光绿园、阳光新景34个居委会。

龙华街道 驻龙华西路31弄59号,邮编200232。辖:龙水路、周家湾、龙华新村、宛平南路、上缝新村、俞家湾二、陆家堰、俞家湾一、龙南三四村、龙南七村、丰谷路、丰谷路三、东蔡、龙南一、龙南五、龙南六、俞家湾三、机场新村、狮城花园、云锦路、滨江、民苑、华容路、汇龙、盛大一、强生花园、樟树花苑27个居委会。

漕河泾街道 驻康健路65号,邮编200235。辖:习勤、漕溪新村四村、西街、九弄、科苑、新龙华、冠生园、凯翔、薛家宅、三江路、漕溪新村三村、康健路、金谷园、望族城、梦蝶苑、龙漕、漕溪南一村一、漕溪南一村二、中海馨园、宏润花园、梓树园、佳友、石龙、华富、挹翠苑、张家园、东泉、东荡、金牛、罗成、正南花苑31个居委会。

华泾镇 驻龙吴路2443号,邮编200231。辖:华建、华泾新村、大桥、华泾四村、华发、华阳、沙家浜、名苑、华泾五村9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徐汇区辖12个街道、1个镇,314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湖南路街道、天平路街道、枫林路街道、徐家汇街道、斜土路街道、长桥路街道、漕河泾街道、康健新村街道、虹梅路街道、田林路街道、凌云路街道、龙华街道、华泾镇。

4、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区西南部,北纬31°12′,东经120°26′。东以成都北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肇嘉浜路、瑞金南路与黄浦、静安毗连,东南隔黄浦江与浦东地区相望,南以淀浦河、西以虹梅路与闵行区为邻,北以长乐路、淮海西路与静安、长宁两区接壤。是青浦、奉贤、松江、金山等郊县进入市区的咽喉,又是通往浙、闽、赣、皖等省的要道。

地质

区境位于太湖碟形洼地东端,距上海成陆年代最早的冈身地带较近,是冈身与黄浦江之间的低平冲积平原。基底岩石由古生代碳酸盐岩类,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局部凹陷盆地的新生代红色砂砾岩与玄武岩组成。其上覆盖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埋深不一。地面表层为褐黄色土层,由亚粘土、粘土构成。下层为灰色粉砂层。据勘察虹桥路市民村一带,距地表10米内为填土层,10米以下至50余米处为粘土、亚粘土及轻亚枯土层,地表下50余米至80米左右处为粉砂、亚粘土层。区境南部长桥一带距地面25米处发现有暗绿色硬土层。龙华等地区为河漫滩相灰色亚砂土或灰色轻亚粘土夹薄层粉砂层所组成。天然含水量高,易产生流沙。潜水埋藏深度一般为0.5米,漕河泾地区为0.3~0.5米,长桥地区为1.3~2米。埋藏较浅的第一承压含水砂层地基承载力约8~14吨/平方米。

地貌

区境地处上海市地貌区的碟缘高爽地中部、江南水网地带,为低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表自然坡度小,都在高潮位之下。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土地沉降。肇嘉浜路以北的部分地面海拔高程在2.5~3米之间,低洼处在2.5米以下。境内曾是水陆运输和货物集散地之一。有道路150多条;有大小河流100多条。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15.5℃。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8月份平均气温27.5℃左右。据记载,徐家汇极端最低气温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月19日的零下12.1℃,极端最高气温为2013年8月7日的40.8℃。徐家汇地区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沾2℃以上为夏季,两者之间是春、秋季。

风向

冬季常受来自蒙古高原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风速较大,夏季多来自太平洋洋面的东南风。3月和9、10月为季风过渡时期,多东北风,全年西南风最少。

降水

降水量夏季多于冬季,春季又超过秋季。全年无特别干旱季节,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1毫米,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的38.5毫米为最少。民国4年12月曾全月无雨。每年6~7月梅雨期雨量集中,降水量最多。清光绪元年(1875年)6月降水量多达491.9毫米,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冬季降雪时间短暂。积雪也不深,冰雹的次数和数量都极少。

雾霜

境内水汽充沛,空气中凝结核多,风速小,雾日较多。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每年平均雾日约43天,最多为民国19年有93个雾日,最少为清光绪二十七年有3个雾日。在1~5月和10~12月的风小无云夜晚和早晨易出现雾天。境内地势平坦,易受寒潮影响,寒潮来时气温急剧下降,产生霜冻,危害初春和晚秋农作物。平均初霜日为11月20日,平均终霜日是4月24日,全年平均霜期约125.4天,无霜期约240天。

灾害性天气

遭受灾害性天气侵袭主要是热带风暴(台风)、龙卷风、暴雨、冰雹等。台风多在7、8月袭沪,6、9月次之,平均每年约有两次。民国4年7月28日台风以每秒44米的最大风速,将徐家汇观象台风信仪吹折。1949年7月24日夜台风,暴雨袭沪,灾情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区境肇嘉浜以南房屋倒塌、损坏665间,受灾户达501户2389人,死亡85人,受伤或致病者40余人。1956年的12级台风把徐家汇天主堂1米多高,重约400公斤的钢制十字架吹断,龙卷风常在夏秋之间出现。1962年9月6日晨,龙卷风直扑龙华,擦过龙华塔向西北疾卷,拔起电线杆、房屋,给庄稼和人畜带来很大损失。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1963年9月13日,龙华降暴雨246.7毫米。1969年8月5日,龙华降暴雨204.4毫米,其中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1.2毫米,曾出现过15分钟内降雨47毫米的记录,致使部分地区积水成灾。区境内出现冰雹次数与数量均极少,据清嘉庆年间《松江府志》载:“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夏四月八日,大雨雹,大者重五十斤,自龙华至闸港,毙一人,伤者无数”。

5、战略规划

根据“十二五”规划,徐汇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目标,按照“南北均衡、东西联动”的发展思路,正着力推进优化提升、转型升级、重点建设与协调发展4类7个重点区域建设。其中:

——优化提升区域:包括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和淮海路—衡山路高端商务区。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重点围绕提升商务商贸能级,加快徐家汇中心项目建设,以及地面交通改善、地下空间利用等,形成以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特色的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淮海路—衡山路高端商务区主要在淮海中路沿线,重点加大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力度,依托“老洋房”和商务楼宇,发展高端商务、精品商业,形成综合服务功能突出的高端商务区。

——转型升级区域:主要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制造业技术能级的提升。加强开发区东区建设,坚持“金融加产业”,形成体现国家战略、上海优势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重点建设区域:包括滨江高端商务和文化休闲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南站现代商贸服务区。滨江高端商务和文化休闲区以建设“西岸文化走廊”精品工程为核心,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国际化高端服务业集聚带,打造世界著名的滨水综合示范区。去年8月,中美重大文化合作项目东方梦工厂正式签约落户。枫林生命科学园区重点建设中山南路以北区域,发展生物医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医疗服务等产业,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园区。南站现代商贸服务区充分利用交通枢纽集散功能,重点发展商务、商贸、现代物流、会展等产业,形成吸引辐射长三角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协调发展区域:主要指华泾地区。重点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生活、生产、生态相宜的“新型社区”。

6、经济发展

商业

上海解放初,市人民*继没收和接管官僚资本贸易企业和贸易机构后,建立了国营粮食、日用品、油脂等商业公司和供销合作总社,境内相应设立了国营零售商店20多家,工人消费合作社供应门店40多家。当时市场物资紧缺,特别是粮、棉、煤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严重不足,价格急剧上涨。为确保供给、稳定物价,全国实行了物资统一调度制度。

1953年12月28日起,境内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私营米店全部改为国营粮食公司代销店。1954年3月和9月,又先后实行食油和棉布、食糖定量供应。从此,粮、油、糖、布的批发市场均由国营商业全部占领。在此同时,对境内私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以国营商业逐步替代私营批发商业,并与私营零售商店建立了批购、经销、代销等业务关系。


商业区

1956年,全区私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在市各国营商业专业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31个行业区店,对合营商店派驻了公方代表。个体小商店和摊贩除少数转入国营或合营商业外,也分别组成合作商店或合作小组。*改造过程中撤并过多,经营过于集中的做法。

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市不得不对严重匮乏的主副食品和部分日用品实行凭票、凭证、计划供应。1962年起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通过恢复部分城乡集市贸易,调整零售商业网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等措施,市场供应逐渐好转。“*”期间,商业人员思想被搞乱,服务质量下降,经营管理混乱,行业特色消失。加上供应网点收缩,集贸市场全部取缔,市场供应再度紧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改革开放方针,经过放权让利,拓宽国营商业购销渠道,扶持企事业单位经商,发展集体商业和个体摊贩,开放各类集贸市场等一系列改革,区内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990年,全区零售服务门店由1978年的1200家增加到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6万人;网点使用面积由1978年的22.35万平方米增加到31.17万平方米;区属商业企业(含服务业)销售总额由1978年的4亿元左右上升到17.59亿元(含区属部分工厂、企事业单位自营商业)。列为上海市商业中心之一的徐家汇商城建设已初具规模,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2012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80.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9.76亿元,下降2.1%。全年商品销售总额实现2470.55亿元,增长1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40亿元,增长10.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85.61亿元,增长11.5%。徐家汇商圈继续推进业态调整和品牌升级,商圈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6亿元,增长0.3%。港汇广场仍是商圈销售的亮点,全年实现销售额34.85亿元,增长10.3%,其品牌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徐家汇商圈销售明显增长。

工业

解放后,通过接管官僚资本和没收隐瞒日敌资产企业等措施,建立国营工业企业。对私营企业,采取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等形式,向他们提供原材料和信贷资金,帮助克服困难,恢复和发展生产。1954~1956年,对私营企业主要以公私合营形式分批实行*改造,对个体手工业主要以合作社(组)形式实现合作化。60年代前后,调整工业门类结构,进行经济改组,一批小厂合并联合或并入中型企业,发展电子、仪表等新兴工业和以出口为主的工艺美术工业。与此同时,在里弄生产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街道工厂,区属部门工业也开始发展,区属工业初具规模。“*”期间,正常生产秩序被打乱,由于广大*职工对错误路线的抵制,工业生产仍有所发展。

1978年以后,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留成制度、两步利改税;逐步配套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改革奖金制度;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在保持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适当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建立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在原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的基础上,建立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1990年末,境内共有工业企业646家,职工24万多人,当年工业总产值达114.38亿元,比解放初2.6亿元增长43倍,居全市第三位。解放初以小型轻纺工业为主的格局,已发展成为具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以电子、仪表为主要门类的新兴工业。

财政

*,财政由*市*统一管理,区无专门机构。税收由市直接税局常熟区办事处、市货物税局第六管理区、市财政局马当区复兴西路分征所、沪西区徐漕分征所分别征收。

解放初,区内税收由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的市税务局和财政局分别征管。1950年3月,市货物税局建立徐家汇区稽征处。同年5月,成立徐家汇区工商业税普查分会,负责普查新开和漏报的纳税单位。6月,市税务局建立地方税徐汇区稽征所,负责区地方税征收。8月,成立市税务局常熟区、徐汇区*。1952年9月,常熟区和徐汇区*分别建立财政科。1956年3月,两区合并为徐汇区人民委员会财政科、市税务局徐汇区*(简称区税务*)。1959年,区财政科和区税务*合并,1962年10月,财政与税务机构分设,恢复区财政科。1970年1月,再度合并。197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徐汇区办事处与区财政、税务部门合并。1972年成立徐汇区财政局革命委员会。1978年2月,财政与银行机构分设。1978年11月起,恢复区税务*建制,对外挂区财政局和区税务*两块牌子,内部为一套领导班子。1950年8月~1990年底,区财政累计收入56.06亿元,支出8.78亿元。区财政累计收入中税收占57.65%。

2012年徐汇区经济总量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见图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71.40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835.19亿元,增长9.3%,占全区GDP的比重为83.0%。

同年既2012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97.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09.08亿元,增长9.0%。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86.00亿元,增长9.3%。现代服务业、商业、房地产业、工业四大行业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重达到91.3%。其中现代服务业完成税收110.47亿元,增长9.3%;商业完成税收56.61亿元,增长5.3%;房地产业完成税收54.18亿元,增长4.6%;工业完成税收39.80亿元,增长36.0%。全年区级财政支出125.40亿元,增长5.1%。

金融

境内金融业,*夕有8家银行机构,23家当铺。解放后,对私营金融业实行*改造,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银行区办事处。典当业成立公私合营区小额质押贷款处,1966年机构撤销,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徐汇区办事处。1990年底,境内共有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徐汇区办事处、中国银行上海市淮海支行等4家银行机构,3家城市信用社,1家保险公司区办事处。

7、人口民族

人口

解放后,人民*重视人口工作,从1953年起,先后进行了4次人口普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地域调整和人口的迁移流动等因素,境内人口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至1990年底,总的趋向是人口绝对数持续增长,而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渐逞下降趋势。人口总量50年代有30~42万人;60年代上升为45万人左右;70年代前期人口下降至41~42万人,后期回升到46万人左右;80年代增长到50~70万人。1990年全区人口达77.66万人,比1949年增长171.6%,年均增长率为4.18%。人口密度按土地面积计算,每平方公里1990年为1.73万人,比1949年减少65.42%。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1954年分别高达49.49‰和43.83‰。1956年起推广节制生育,出生率逐步下降。1990年出生率下降到9.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3.01‰;计划生育率达到99.72%。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期望寿命值与人口素质都在提高。人均期望寿命50年代为50岁,1990年为76.81岁。人口老龄化也随之加快,60岁以上老人比重,1964年占总人口的5.49%,1990年上升到14.44%。文化程度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达到高中的占28.7%,比1950年上升21.8%;大专以上的占18%,比1950年上升12%。区内每万人拥有大学本科生和大专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09%和97%。

民族

区内有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的群众,信奉*,但境内无*,也无教会组织。老年*约40人,经常去沪西*和南市小桃园*参加宗教活动。

民国时期,区境内已有回、满、蒙等少数民族。1953年常熟、徐汇两区合计有少数民族12个、1208人。解放后,少数民族生活安定,社会地位日益提高。1990年,全区少数民族增至34个、5613人。少数民族同胞在各自岗位上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8、政治


徐汇区人民*

1949年6月3日,分别成立常熟、徐家汇区接管委员会民政股。1950年6月,成立常熟、徐汇两区人民*民政科。1956年3月,两区合并后成立徐汇区人民委员会民政科。区民政工作贯彻“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开展拥军优属、灾难救济、社会福利、社会行政管理等工作。“*”期间,民政机构被撤销。1977年10月,区民政科重新恢复,1978年5月改为区民政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政工作作为“政权建设、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其管理和服务范围日益深化和扩大,充实和发展了新的工作内容。1985年起,发展了社会福利生产事业,加强了对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指导。1990年,增设了社会团体登记和老年人、妇女、儿童保护等机构。同年底,全区民政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有47801人。

9、社会事业

市容环境

城区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全面完成以“七路二隧”、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一期等

工程为重点的迎世博600天行动各项任务。启动宜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和外环生态绿带防汛墙工程,基本完成天钥桥路综合改造、虹桥路等道路架空线入地工程;建成新宜山变电站、吴中泵站,完成龙华港综合整治工程,城区市政设施和景观面貌明显改观。认真实施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调整优化交通组织,妥善应对上海南站持续大客流考验,确保重点区域交通顺畅;加大城市道路、绿化和公共设施的保洁养护力度,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及时处置防台防汛及城区运行突发情况,城区环境整洁、有序、美观。全年新辟公共绿地30.7公顷。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85%。

交通建设

完成衡山路、淮海路、武康路、高安路等208条道路的整治,整治车行道面积18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52万平方米。完成198条道路人行道设施整治,共计八类设施1283处、七类设施246处,其它设施542处,残留障碍物50处,指路牌1034块;更换城市道路路名牌1525块。完成天钥桥路、零陵路、天平路、康健路、汾阳路、丰谷路积水点改善工程6项,完成交通小改小革8处。完成17条道路的架空线入地工程,其中电力架空线10.5公里,信息架空线24公里。疏通下水道547103米,清捞窨井24302只,清捞茄莉33869只,出泥12568.49立方。完成5条小市政道路、公共弄堂实施整修,解决弄堂小路道路市政设施年久失修、缺损等。

医疗卫生

徐汇区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设在2011年进一步得到夯实。至年末,区域内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82家,医院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1.3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58万人。全区医疗机构(不含诊所医务室)共完成门急诊2004.5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4%;出院人数33.85万人次。探索“家庭医生责任制”,全年社区医生赴家床诊疗9.8万人次,家庭病床6613张,社区卫生服务更加贴近居民。全面完成*实事项目,两年一次为本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项目,14063名老人受益;乳腺病筛查项目,普查31065人,受检率98.06%;26例艾滋病病人治疗费实施减免。2400名困难群众受益区卫生局120万元医疗帮困金。

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完善医疗流程,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全程诊疗一次收费服务模式,社区基本药品实现零差率,市民就医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区公共卫生中心、市八医院门急诊大楼建成投入使用。为7万余名儿童接种了麻疹强化免疫疫苗。全区按户籍人口计算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06.26/10万。

科学技术

徐汇,得名于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他曾在此从事科技活动。从此徐汇成为上海开埠以来中西科技交流的发源地之一。徐汇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园区生机盎然。

徐汇区科技资源丰富,区域内有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等科研院所118所,*新兴技术开发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坐落区内。徐汇区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技术产业。加快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三区三园”建设布局,即徐家汇科技密集区、大学产业园、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光启园、华泾工业区、华东理工大学产业园。

徐汇区境内共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徐汇校区、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10余所。区内集中了中山医院、儿科医院、肿瘤医院、五官科医院等著名医疗机构,每千人病床数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图书馆、上海大舞台(上海体育馆)、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和组织都坐落在徐汇区。

区域内百余所科研院所和高校,成千上万的科技人才,以及科技发明的累累硕果,正在与徐汇区雄厚的综合实力相结合,转化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前进的新动力。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进“三区三园”的建设。在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梯次分明、重点突出:徐家汇科技密集区与上海交大科技园、复旦大学枫林科技园、中科院上海分院知识创新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建设;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与徐汇园共同发展;华泾工业园与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喷薄欲出。

科技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徐汇软件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产业化基地都吸引了大量科技企业入驻。徐汇软件基地还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软件园,并以此为核心带动了徐家汇的软件产业群。徐汇区现已成为科技创业者的乐园。

民营科技企业迅猛发展。区域内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均名列全市前茅。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企业不断集聚。民营科技企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

科技在徐汇。徐汇区有大量的科技人才。通过组建徐汇区工程师协会、技术中介协会、软件协会等,大大激活和推进了学会的工作。评选和颁发了两届徐光启科技奖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教育文化


复旦大学

徐汇区作为文教先进区拥有以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全日制大专院校12所,非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32所。徐汇区的基础教育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有幼儿园73所,小学62所,普通中学52所,高级中学7所。有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上海中学等一批市、区级重点中学。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确保了徐汇区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众多的文化、体育和宗教场所区内文化团体和体育场馆集中,汇集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等文艺团体;全球十大图书馆之一的上海图书馆和徐家汇藏书楼蜚声海外;八万人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及上海国际网球中心等都坐落于徐汇区,全区人均拥有体育场地超过市平均水平25.5%。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龙华寺、龙华塔,素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的天主教徐家汇大堂和衡山路国际礼拜堂,以及新乐路上的东正教圣母大堂等一批宗教场所,奠定了徐汇区作为上海宗教事务活动中心的地位。

体育

解放后,人民*提倡国民体育,强调体育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境内广大职工参加体育运动热情高涨。

50年代初即兴建球场30多处,成立球队100余个。学校体育更是全面展开,运动水平提高甚快。

1957年,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设施市、区两级并建,市属风雨操场、划船俱乐部、跳水池相继“落户”徐汇,区属网球场、运动场、射击场、游泳池也先后建成开放,并接管了绿灯等3个网球场。

1956年起,就组织市、区两级少年网球训练,开展国际网球运动交往和承办国际、全国比赛,“徐汇网球”名闻网坛。

60年代初,受国民经济困难的影响,适当收缩群众体育的规模。常熟游泳池、运动场创办体文结合的“音乐茶座”、“体育大世界”等新颖别致的活动,既增收节支,又丰富了市民体育生活。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群众体育又趋活跃。“*”期间,体育场馆*停止开放和训练,体育事业遭受严重损害。“*”后,群众体育再度兴起。

1979年后,体育向社会化发展,先后创建单项和综合性协会17个。同时,在区属场馆中试行“半企业化”,1980年在全市率先实现经费自给。业余训练向厂队挂钩、厂校联办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并注重科学选才、科学育才,市、区先后建立了体育科研所和科研组。培养输送李月明、夏嘉平、李斐等一批优秀运动员。

80年代,全区体育场馆设施普遍充实,还新建了徐汇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训练基地和徐汇游泳馆,市属上海游泳馆、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等一批现代化体育设施和专业院所也建造或移址境内,形成了大型先进体育设施集中、举办国际和全国重大比赛频繁、体育训练和体育科研配套的体育中心区域。

10、旅游特色


黄道婆墓

徐汇旅游的繁荣,洋溢着先人的才智和气魄。相传3世纪吴赤乌年间,在徐汇地域始建龙华寺;元末明初,国家著名棉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从黎族学习并革新种棉织棉技术,回到上海地区传播,上海遂成为我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位于徐汇区华泾镇的黄道婆墓记载了这一历史。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文明,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和他的后人聚集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徐家汇”。古老的徐汇人留下了各自时代的建筑和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进取精神和文化气质。

龙华古寺、古塔,是徐汇区历史文化和观光旅游的象征。古老的龙华寺,是上海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佛教丛林,保持着宁代“伽蓝七堂制”,显示其完整的规模。龙华古塔雄姿依然,灯光浑映之下晶莹剔透,宛如仙境。规模宏大的龙华旅游城应运而生:白墙青瓦的江南民居风格建筑物,融合廊桥、古戏台、牌坊、曲水、垂柳、桃花、龙壁、碑亭,洋溢着浓郁民俗风情,荟萃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传统文化。集食、住、行、游、购、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城,与毗邻的徐家汇商城、上海体育城,构成了一组上海市区颇具规模的都市旅游景区。

衡山路街衢,则浓缩着近代上海历史。昔日显赫的洋房,大都名人已去,故居犹在。一个世纪的喧闹在这里凝固,现代都市的脚步变没有尺扰这方宁静。衡山路梧桐冠盖如云,街头的灯光、建筑物的饰灯、美丽怡人;路边的茶馆、酒吧,各式风味餐厅,以其富有人情味的氛围吸引着中外游客。

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徐汇区就先后恢复和创办了龙华庙会、迎新春撞龙华晚钟、上海桂花节、牡丹花卉节等四大旅游节庆活动。节庆活动热闹新厅,跳跃着都市旅游激越的音符。四百多年历史的龙华庙会的古风古俗,每年农历三月三在龙华古镇举行,成为江南地区的庙会之冠。上海桂花节每年中秋前后在遍植桂树的桂林公园、康健园举行,游园赏桂是最吸引人的节目。

上一篇: 浙江省普陀中学

下一篇: 普陀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