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冯道根

科普小知识2022-06-27 18:13:09
...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家贫,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还以进母。年十三,以孝闻于乡里。郡召为主簿,辞不就。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道斑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南齐永元二年(500年)以母丧还家。萧衍在襄阳起兵,他率乡人子弟悉归之。萧衍使辅佐蔡道福,常为前锋陷阵。

中文名:冯道根

出生地:广平酂(今湖北老河口)

出生日期:463

逝世日期:520

性别:男

字:巨基

1、人物简介

冯道根(463—520),字巨基。广平酂人(今湖北老河口)。南朝梁将领。年少丧父,帮人做工以养母。以勇救湖阳戍主蔡道斑而知名。齐建武(495-498年)末,为3口戍副。

2、史书传记

齐建武末,魏主托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汋均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军人夜走,多不知山路;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冯道根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道根与诸军同进,所在有功。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木讷少言,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3、生平事迹

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少言寡语,做将领能够约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经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每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众将领喧闹着向上邀功,冯道根只是沉默而已。他的部下有人埋怨责备他,道根解释说:“明主自会明白功劳的多少,我们操什么心呢?”高祖曾经将冯道根指给尚书令沈约看,说:“这个人不谈论自己的功劳。”沈约说:“这便是陛下的大树将军。”在州郡,冯道根温和地管理,清静太平,为部下所思念。在朝廷,虽然地位显达而性格不奢华,他居住的房屋墙壁不加粉饰,没有兵器、服饰、侍卫,进入室内则空空的,像质朴的士兵中贫贱人的家一样。当时人们佩服他的清廉忍让,高祖也十分器重他。冯道根贫贱时没有读书,已经贵显了,粗粗地读了一点书,自己认为文墨不多,常常仰慕周勃的器重。

天监十六年(517),再封冯道根假节称号,都督豫州诸军事、信武将军、豫州刺史。准备起身,高祖领着众臣在武德殿为他饯行,令画工看着道根,将他的形象给画下来。冯道根不安地谢道:“我可以报答国家的,只有一死;但天下太平,我恨没有用得着我献身的地方。”豫州重得冯道根,人人都很高兴。高祖常常称赞说:“冯道根在的地方,能使朝廷不再想起有一州。”

冯道根担任豫州刺史时间不长,得病,上表请求回京,高祖召他回京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返回京都后病情更重,中使多次探视道根。普通元年(520)正月,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这天高祖祭拜二庙,已经出宫,有司将冯道根去世的消息告诉高祖。高祖问中书舍人朱异说:“吉凶在同一天,今天去吗?”朱异回答说:“从前柳庄去世,卫献公应去祭祀,向尸体询问说:‘有大臣柳庄,不是我的大臣,是*的大臣,听说他去世,请让我去拜祭他。’不脱祭服而往,就把祭服赠给柳庄。冯道根虽不为*之臣,也对王室有功,去拜祭他,也是一种礼节。”高祖便到了冯道根的家,哭得十分伤心。高祖下诏说:“豫宁县开国伯、新授散骑常侍、兼任左军将军冯道根,侍奉皇上能够一片忠诚,立下战功从不自我夸耀,安抚百姓留下一片爱心,镇守边地敌人不敢侵犯,祭遵、冯异、郭..、李牧都比不上他。突然去世,十分悲痛。可赠信威将军、左卫将军,给鼓吹一部。送给办丧事的礼钱十万,布百匹。谥号威。”冯道根的儿子冯怀继承。

4、姓氏起源

冯姓在中国也是一个大姓。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冯姓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


冯道根

冯姓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冯姓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高公,他的后代封在魏地,其子孙采食于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邑为氏,就是冯氏。而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说冯姓是“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冯简子是春秋后期郑简公时人,据说他博学多才,能断大事,当时郑国凡事要跟诸侯打交道,许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议,再做决定。因郑国建都于今河南新郑,故此支冯氏出自新郑。

战国末期的大将冯亭,任韩国上党守,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

此外,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到了东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者。

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冯姓的宗族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说,冯氏出颖川(郡治今河南许昌)者,是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出上党(今山西长治)者,是西汉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出长乐信都者,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出京兆(今陕西西安)者,是燕王冯弘的后代;出弘农(今河南灵宝)者,是冯弘之孙冯宁的后代;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者,是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的冯氏有数支移居*,此后,有的又远迁到海外。

5、冯氏宗祠

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冯氏宗祠

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东部,是孙中山幼年读书处。


冯道根

建于清代前期,坐西朝东,占地118平方米,砖木结构。清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孙中山曾在此读书,并对塾师只要求学生背书而不给学生讲解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在此期间,孙中山与陆皓东等同学结为好友。冯氏宗祠由市人民*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多次对该祠堂进行保护性维修。冯氏宗祠,为硬山式砖木穿斗抬梁混合结构,抬梁为瓜柱形穿斗。二进四间并辟有厨房建筑布局,二进前置有天井。

2000年11月29日,中山市人民*把冯氏宗祠确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余巷冯氏宗祠

余巷冯氏宗祠堂号“伦正”,祠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左右。

宗祠始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咸丰战乱时遭损毁,战后重建,解放后曾做过仓库、办过小工厂。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屋宇破败不堪。2007年,余巷冯氏族人按原貌进行修缮,成为常武地区祠堂群中保持原貌较好的祠堂之一。

冯氏祠堂共3进平屋,硬山式砖木结构。第一进门厅,5楹3间,大门保持祠堂原有风格,前为栅栏门,门框上嵌有采用浮雕和镂雕工艺手法雕刻的精美人物故事的图案。木栅栏后则是两扇红漆大门;第二进大厅,6楹3间,门前置一对精湛的浮雕狮子戏绣球的抱鼓石墩。檐下一排花格落地长窗,厅内前3楹构筑成翻轩式。堂内悬挂“伦正堂”、“追远堂”、“愿学堂”3块堂号横匾,代表了冯氏曾有3个分祠。冯氏族人在修缮过程中,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完整地保留了厅堂墙壁上初建时的雕饰、彩绘和“*”时的领袖像、语录等遗迹,祠堂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保留了原来的翻轩形式的穿堂,这种直接贯串二三进厅堂的构造建筑形制,在常武地区的祠堂建筑中尚属首见;第三进享堂,6楹3间,供奉着冯氏先祖的牌位。

常州冯氏

冯氏为常州东门外望族,名人辈出,六百余年间出了6位进士,7位举人,五品以上官员达20余人。其始迁祖冯范尼,字道安,明洪武初举“贤良方正”,赐三品章服;二世冯富一,授五品冠带。而在当代,余巷冯氏名人中有全国闻名的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中联部副部长冯铉,闻名世界、被国际生物工程界公认为“生物力学之父”的美国三院院士冯远桢等。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公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蔡那

下一篇:刘子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