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芮国

科普小知识2021-12-18 05:34:08
...

芮国(芮,汉语拼音ruì,同瑞),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山西省芮城县,另有说法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经过专家考古发现,确定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昝村镇梁代村为芮国墓地,并不能算是诸侯国。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年(即公元前640年)灭芮国。而《路史》记录了秦穆公二年(即公元前658年)灭芮国的说法。亡国后,芮国君主宗室以国为氏。

1、政治制度


芮国遗址

这场政治事件中,秦国第一个干涉,并一直参与正位运动,最终也由秦“纳芮伯万于芮”。秦的*显然通过这一事件深入渗透到芮国并使之依附。所以《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最后,芮国的命运如同其它诸多依附国一样,被所依附者消灭:“(穆公)二十年,秦灭梁芮。”时为公元前一年,鲁僖公十九年。《诗·大雅·公刘》:“芮鞫之即”,郑玄笺:“芮之言内也。”即指水流向内凹处的土地。青铜器铭文如《芮叔宽父簋》(集成4065)、《芮公鼎》(集成2517)等文字中“芮”也作“内”。《后汉书·郡国志》:“芮,短也。”从芮国以地理状态命名的初始含义上看,它最初的地域位置应位于陕东、晋西的河水短凹处平原。《传·昭九年》:“我自夏以后 ,魏、马台、芮、岐、毕,吾西土也。”与芮相邻近的国家,都大致在这一区域。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芮,姬姓,伯爵,国在冯翊临晋县芮乡,今陕州芮城县。(《卷二百六十一、献通考二》)《传·桓三年》杜注:“芮国在冯翊晋县。”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姜姓芮国。《广韵》:“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其后为齐、甫、申、吕、纪、许、向、芮。”《左传·昭九年》:“魏、马台、芮、岐、毕,吾西土也”中的马台国即有邰氏。《诗经·生民》孔疏引《世本》、《说文》等谓“邰”亦为炎帝之后,姜姓之国。说明“吾西土”并非尽是姬姓国邦。当时的芮、邰是属于姜姓的。清人雷学淇在《竹书纪年义证·武公纪》中说:“盖周之芮在同,殷时之芮在解,所谓虞芮质厥成也。”其中透露出的是一种信息,即文王时代和武王克殷后的芮不但不是同一个国家,而且地域位置也不大相同。

2、版图疆域


窃曲纹鼎

周武王封卿士姬良夫于芮(陕西省朝邑县故芮城),周成王时芮伯为司徒,公元前640年亡于秦国。芮国是从商代晚期便已见诸于史籍并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一个小国,《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早期芮国的一起长达八年的政治动乱事件.《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传》疏引《世本》:“芮、魏皆姬姓。”当是芮伯姬万的母亲将其逐走,姬万便出奔到同姓的魏国。《桓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杜注,“三年,芮伯出居魏,芮更立君。秦为芮所败,故以芮伯归,将欲纳之。”同年,“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水经注·河水》引《纪年》:“晋武公八年(公元前七0八年即鲁桓公四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路史·国名纪》:“桓王十二年冬,(即桓四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显然,发生于桓三年的“逐君”是一起恶性的政治事件,姬万被逐后“芮更立君”。幕后的操作者显然系太后芮姜,故事与“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似乎如出一辄,所不同者,芮国正式的国君与郑国不同,他失败了。芮国的动乱又受到了国际政治*的重视。次年,秦国便与芮国政变后的新政权发生了战争,只是因为小视这个小国而战败。同年的冬天,在周王室的主持下由周王朝、秦国、虢国三股*包围了姬万出奔所居的魏国(今山西芮城)。显然是为了扶立姬万和消灭芮的**。周王室之所以热心于主持这次政治交涉,很可能是在桓王被郑庄公的军队射伤之后王室尊严扫地,想通过“征伐礼乐”的扶正来巩固王朝威严和维护礼法秩序。

3、科学技术

今本《竹书纪年》:“(桓王)十三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说明芮伯姬万还得到了戎人的支持。从桓四年到桓八年《传》中不再作此事的交待。而到了《桓公九年》却有“秋,虢仲、芮伯、梁伯、荀候、贾伯伐曲沃”的记载。然而《桓公十年》却才交待“秋,秦人纳芮伯万于芮。”那么,桓九年伐曲沃的芮伯是“更立之君”还是姬万呢?《史记·晋世家》:“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可见伐曲沃的这些政治力量是受到周桓王命令和支持的。而桓王所征伐的受芮姜扶立的国君是不可能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因此“芮伯”就是姬万。从桓四年到桓八年之所以不见记载,很可能是当时周、秦、虢再加上戎的支持下已经平叛正位,只是没有归国或进行正位仪式而已。

4、对外关系


龙纹簠

商代河东的芮随着武王克商而消失,在河外则同时出现了姬姓的芮国。周初的姬姓芮国在周王室所受到的重视与巨大政治地位与“质厥成”的那个芮国形成了鲜明对比。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载:“武王时,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卷二百六十一·封建考二》)南方的巢国来向周王朝聘,芮国的君主已受命作咏赞的作品,这与西周芮伯长期扮演的重要辅臣角色相一致。《逸周书·卷十》:“穆王思保位惟难,恐贻世羞,欲自警悟……芮伯稽古,作《训纳》。

王于善暨,执小臣咸省厥躬,作《芮良夫》。”《正义》谓芮良夫即“芮伯也”。《大雅·桑柔》,《小序》:“芮伯刺厉王也。”明刘伯温《郁离子·献马》:“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从武王到厉王几乎整个西周时代,芮伯都活跃于*王朝政坛之上并对最高王政表达赞扬、警训或批评,还受王命征伐。与文王时诉争田地的姜

5、芮国遗址


梁代村遗址

梁带村墓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文物是陕西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明长卷中的惊世美艳。梁带村墓地是一处两周时期诸侯国芮国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发掘工作先后历经五年时间,共计清理墓葬七十多座,其中带“甲”、“中”字型墓道大墓七座,出土各类文物三万六千余件(组),包括金器四十八件、铁器两件、青铜器六千一百七十七件、玉石器一千三百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梁带村墓地的横空出世确定了两周之际芮国墓地所在,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文物完整呈现了芮国的历史文化面貌,对于研究两周社会制度、芮国社交关系、手工艺制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这就是历史上的南芮国,民国十八年(1929),在陕西大荔县赵渡镇(县东南方)附近发现了芮公鼎。

经过专家考古发现,确定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昝村镇梁代村为芮国墓地,而附近正是北芮国的所在地。北芮国与南芮国原本是一家,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

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灭芮国。而《路史》记录了秦穆公二年(前658年)灭芮国的说法。亡国后,芮国君主宗室以国为氏。

6、芮公鼎


芮公鼎铭文

春秋早期

芮公鼎

通高34.4、腹深16.5、口径34.6厘米,重13.89公斤。

平沿方唇,口沿上有一对立耳,敛口鼓腹,圜底深腹,三条蹄足。颈部饰变形兽体纹(窃曲纹),腹饰环带纹。

铭文字数,内壁铸铭文9字

铭文释文为内(芮)公乍□(作铸)从鼎,永宝用。

春秋时期,陕西大荔东南地区为芮国。民国十八年(1929),在陕西大荔县赵渡镇(县东南方)附近发现了“芮公鼎”。民国二十五年(1936),“芮公鼎”参加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古物展览会”,一去不返。[

7、相关信息

芮国
国君姓氏 姬姓
爵位 伯爵
国都 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南芮国)陕西省韩城市西北(北芮国)
始封此国者 周武王
始祖 芮良夫
兴亡年代 西周初期至前640年或前658年
灭亡原因 被秦穆公所灭
史书记载

《左传·桓公三年》

《史记·秦本纪》

8、历代国君

国君

在位时间

出处

芮伯良父(芮良夫)

周厉王时

见于《史记·周本纪》

芮伯多父

见于《芮伯多父簋》

芮伯万

前709年左右

见于《左传·桓公三年》

芮国 备注
周朝诸侯国
爵位
国都 一说山西省芮城县  另说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
始封此国者 周武王
创始年 西周初期
始祖 芮良夫
灭亡年 前640年或前658年
亡国之君 不详
灭亡原因 秦穆公灭芮
史书记载 《春秋左氏传》始见于桓公三年  《史记·秦本纪》

上一篇:肥国

下一篇:钟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