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双一流”人才争夺战该何去何从

科普小知识2022-06-17 10:28:48
...

来源:百度图片

今天,这种流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帽子状”的。人才流动的初衷是让每所大学发展自己的特色,即建立特色学科,但现在却更加盲目,人才竞争也打上了价格标签。

■我们的记者王志康

2017年9月21日,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正式公布,开启了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在国际社会,拥有优秀学生、学术精英、高端成就、国际声誉和一流服务被公认为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然而,这些都离不开一个要素,即人才。因此,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许多高校都加入了“人才大战”,无论是两年评选过程中的“双一流”建设院校和学科,还是在第一名单确定后。

那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会带来人才的有序流动还是混乱?它将如何影响我国“双一流”的建设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未来会发生什么?在这方面,中国计算机联合会最近举办了一次青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坛,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其他大学的专家和学者共同讨论大学的人才流动问题。

人才流动是一件好事。

“人才竞争是好事。如果没有人想在大学里挖走你一辈子,那是非常可悲的。只要他们做得好,他们就可能被挖走,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在其他大学。”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研究员袁表示,不仅西方大学的人才会被挖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人才也会被挖走。当然,与此同时,“人才流动是正常的”

袁晓茹认为,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人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学和地方*也将把吸引人才作为他们的首要任务。这时,应该鼓励大学招聘人才,因为这可以使人才流动。达到一定水平后,市场机制也将形成。每个人都注意到行走和到来是正常的。

教育部将向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提供资金和资源,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在收到资金和资源后,这些学院和大学只需做两件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胡春明表示,首先要选择发展方向和重点。二是找到相应的人才,这必然会导致人才的流动。客观地说,人才的竞争有利于建立人才*流动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华东认为,当今人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先模仿,然后跟上。打造“双一流”就是带路。在引领的过程中,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自然,这也为大学招聘人才奠定了基础。”

“但我认为,目前,高校的人才流动仍然不够。”马华东表示,目前海外留学生和高层次“帽子”人才的流量相对较大,而本地教授的总体流量相对较小,“远远不足以建设“双一流”。

偷猎现象仍然存在。

然而,尽管许多学者认为大学的人才流动是一件好事,甚至远远不够,但在其他学者看来,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存在着严重的挖人现象,尤其是在东部大学,从中西部大学挖人。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常对此深感感动。

“目前,高校里有一些人才。一个地方还不热,他们马上换到另一个地方。他们太冲动了。”张志常说,他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好处,引进他们的大学也可能在一定的评价中有较高的排名,但最终的结果是,大学教师的积极性可能会因为不平衡的待遇而受到打击。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预计一两个引进的人才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不一定那么突出。应该依靠学校里的大多数老师。

更重要的是,在张志常看来,目前的人才流动是单向的,许多地方无法进入或离开。“例如,我们学校培养了两名长江学者,他们都是被挖走的。”他说,现在学校的老师有点悲观,因为外部高素质人才不来,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也被挖走,“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公平的竞争是不可能的”。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王伟也表达了对张志常观点的类似观点。

“人才的流动就像我们国家倡导的最终实现共同繁荣一样,但现在的问题是越好越好,越富越富。例如,位于北部、国家上部和国家下部的许多学院和大学有更多的资金来挖人,而中西部地区的学院和大学没有这种优势。”王伟说,另一个问题是,所有高校的人都在挖“帽子”,这延伸到“帽子文化”的问题中西部高校的人,刚刚被评为长江学者、尤清、解清,戴上“帽子”,如何实现最终的共同富裕?"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韩银河也指出了“帽子文化”的问题。

当今人才流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人才的竞争是“帽子形状的”。”韩银河指出,人才流动的初衷是让每所大学都发展自己的特色,即建设特色学科,但现在这种做法更加盲目,而且在人才竞争中存在价格标签。

“人才竞争有两个非常不好的影响。一是人才的竞争只体现在数量上,人才总数没有变化。在介绍人才时,我们经常刮胡子和眉毛,不是为了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而是为了温习指标。”韩银河说,另一方面,这是盲目跟风。例如,如果你看看人工智能的*,你会发现人工智能的天赋。事实上,它并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使优势学科更加突出。“所以我不反对人才流动,但我绝对不同意人才竞争。”

提高认识是关键

那么,教育当局、高等院校和人才本身应该如何应对偷猎和争夺人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吴亚东认为,要使人才流动有序,主要考虑的是主体。“一个是大学本身,大学的发展应该有更多自己的特色,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另一个是天赋本身。如果只有一个人去了其他大学,而没有把他的团队和基础带回到过去,那么未来的发展肯定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两者都需要仔细考虑。”

北京建筑大学的教师李民杰认为,在人才流动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人才结构的稳定性。“在国家一级,我们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并建立相关机制。中西部地区的大学,无论是高层次人才还是普通教师,都应该相应地提高待遇,稳定人才,因为中西部地区也是国家未来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民表示,从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人才个人事业的发展以及他们对国家贡献的提高的角度来看,不存在人员无序或有序流动的问题。"究竟是混乱还是有序,更多地取决于学者的心."

“以前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都是已经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当前的“双一流”是一个机制建设、一所学校和一门学科,从*和机制上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民说,在“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基础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出现了一些停滞。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建设更多的国际学术中心和交流中心,并相应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大学和人才本身在引进人才或选择大学时都应该有如此高的理解水平。”

《中国科学报》(2018-002,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