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南岩乱弹

科普小知识2021-11-23 04:42:07
...

乱弹是流传在冀中、南一带的传统地方剧种。南岩乱弹是河北乱弹的正宗流派,保留清代乱弹原有的唱腔和板式,是*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南岩乱弹主要分布在东南岩、西南岩两村,属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万城乡辖区,两村共有3200人。北距石家庄市50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高邑县万城乡南岩乱弹剧团是全国唯一以集体所有制存在的村办剧团,属高邑县西南岩村民委员会。南岩乱弹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1、历史渊源

南岩乱弹历史悠久,流派正宗。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记载,乱弹剧种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主要靠班社传播,南岩乱弹记载最早的是清咸丰年间由菅玉柱、菅玉堂兄弟创办的天兴奎科班。1911年至1936年是乱弹的鼎盛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戏班受挫,乱弹演出渐趋冷落。建国后,由村民集资成立了“群英乱弹剧团”,演出了大量剧目,培养了大批艺人。60多年来,南岩乱弹虽有兴衰起落,但一直延续着一线生机。

2、分布区域

南岩乱弹是流传在冀中、南一带的传统地方剧种之一。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河北乱弹》证实,乱弹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传入河北,当时石家庄市的高邑、元氏、晋县、赵县、获鹿、藁城、赞皇以及邢台市的隆尧、平乡、巨鹿、任县、南和等县都有乱弹剧社。


南岩乱弹剧照

3、主要特色

南岩乱弹唱腔豪迈,优美动听。南岩乱弹属多声腔剧种,唱腔以板腔体为主,辅以曲牌体。旋律悠扬多变,唱词为上下句结构,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基本句式。乱弹男女唱腔为本音咬字假声拖腔。女腔尾音翻高时发“ou”音,俗称“带吼”。南岩乱弹表演悲壮高亢,古香古韵。在演唱和伴奏时,笛笙与唱念各有各的旋律,若即若离,呈现复调色彩。

南岩乱弹板式众多,曲牌丰富。主体板式有【慢板】、【二板】、【快板】和【散板】。辅助板式有:【慢散昆】、【大过桥】、【小过桥】、【大起板】、【小起板】、【挑帘】、【甩板】、【梦曲】等。乱弹曲牌流传至今的尚有100多支。常用的有:【大开门】、【小开门】、【扬州开门】、【二板揣】、【老调揣】、【开门序】、【唢呐皮】、【步步娇】、【四上鲜】、【山坡羊】、【粉蝶儿】、【大泣颜回】、【朝阳歌】、【一江风】等。不仅适合表县不同场景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使整出戏显得华贵气派。


南岩乱弹剧照

南岩乱弹文武并重,表演大气。同其他戏曲一样,乱弹行当亦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其各行当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上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其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展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

4、历史价值

南岩乱弹历史价值重要,影响深远。其历史价值表现在:乱弹剧目不下200余出,以戏曲的形式链条式叙述了历朝历代的变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记录和再现。其文化价值表现在:乐队伴奏板式唱腔的特点是支声复调的形式。笛笙与唱念,在演唱和伴奏时,各自有各自的旋律,若即若离,从而呈现复调色彩。特别是在伴奏慢板时,乐队还可以在规定的板式结构框架中即兴发挥演奏技巧。【梦曲】是慢板的另一种形式,是乱弹戏中表现特定情绪的专用板式。有特制的七孔笛演奏此音,这也是乱弹剧种的特殊之处,这在中国戏曲声腔中是独一无二的。其社会价值表现在:如同电视永远代替不了电影一样,其他剧种也永远取代不了乱弹,有人喜欢京剧的韵味,有人喜欢越剧的委婉,而在冀中南一带,人们却是“宁舍一顿饭,乱弹必要看”。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唱戏必唱乱弹戏,请班必请乱弹班,人们听不烦、看不厌,如醉如痴,一往情深。

5、目前现状

南岩乱弹剧目均系口传心授,虽在县委、*的支持扶持下,做了挖掘、抢救工作,征集、撰写了图片、剧本和音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南岩乱弹赖以生存的基础日趋薄弱,观众也越来越少,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乱弹为何物了,乱弹艺术已经濒临灭绝。

(二)现在西路乱弹的流布地区已经没有一个专业乱弹剧团,高邑只剩下南岩一个农村业余剧团维持着乱弹的一丝命脉。

(三)乱弹剧种后继乏人,目前一些有造诣的老演员相继谢世,中年演员被逼改行,另谋生路。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高邑县县委县*对高邑南岩乱弹的状况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并责成职能部门对高邑南岩乱弹进行扶持和保护。高邑非遗中心以对高邑南岩乱弹进行深入的普查和整理,制定5年保护计划,希望高邑南岩乱弹这一古老的剧种在高邑大地上延续传承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南岩乱弹亟待抢救,前景可期。乱弹戏来自乡野,长在民间。历代乱弹戏艺人因时世变迁,时聚时散。到上个世纪八九年代,已经青黄不接,后继为艰。乱弹戏和黄梅戏、豫剧等地方剧种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一剧种的破损和遗落,无疑是中华戏曲文化的缺失,为了挽救这一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遗产,西南岩村委会于2006年恢复成立了南岩乱弹剧团,投资20万元新建了文化大舞台,用四年时间整理的《乱弹音乐》、《乱弹剧本》两本书已经编写成册,准备出版发行。县乡*对南岩乱弹的状况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并责成职能部门给予扶持和保护。

6、传承谱系

耿书义,男,75岁,生于1938年10月,高邑县东南岩村人,河北乱弹第四代传人,现任高邑县南岩乱弹剧团总编导,石家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被誉为河北乱弹剧目的“活化石”。

他13岁在本村天兴魁乱弹班学艺,主攻武生,1954年拜巨鹿籍乱弹艺人史风云为师,史风云是河北乱弹戏有史记载的第二代艺人吴发戌(号老震)的得意门生,后随师到藁城“日新乱弹剧团”搭班演戏。期间结识了薄庆林师叔,又得到了他的亲传。1956年回南岩村组建了“群英乱弹剧团”。擅演《蜈蚣岭》、《盘肠战》、《桃花洞》、《收马超》、《拿金钱豹》等,演出时用真枪真刀,十分惊险。后兼习老生、花脸,他嗓音洪亮粗犷,唱做俱佳,十分出色,他唱法与众不同,有创造性,他创造了老生高音花脸唱法,拖腔常有下行的尾音。他系统的承袭了河北乱弹的表演艺术,表演朴实无华、台风稳健、身法规范、举止端庄,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能演唱的曲目众多,唱腔韵味悠长,感染力强,深得同行和观众的称道。

耿书义为人厚道,待人和蔼可亲,授艺严谨认真,为剧团日夜操劳,把乱弹艺术毫不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对乱弹戏的继承发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其学戏的第五代传承演员有耿建申、宋增林、宋增奎、宋运朝、耿群芳、宋军杰等20余名同村演员。另外他还邀请隆尧籍乱弹艺人刘敬粉、祝花云,晋州籍的彭荣盛(丑闺女)到剧团坐班演出,为剧团培养了一批旦角演员。

2009年西南岩村委会多方筹措资金30多万元,重组了南岩乱弹剧团,剧团聘请已是70高龄的耿书义为顾问,负责剧目的编排、导演工作,在其带领下南岩乱弹自2009-2012三年间,陆续被县、市、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和保护,为进一步挖掘保护南岩乱弹,县制定出台了南岩乱弹五年保护计划,开展了全面普查,进行了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等建档工作,目前,根据耿书义的回忆整理的《南岩乱弹剧本》一书已经编写成册,正准备出版发行。现在剧团有固定演职人员50余人,能够登台演出的剧目有30余部。陆续购置了20余万元的演出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器材等。2011年投资25万元的南岩乱弹大舞台已正式启用,舞台占地400平方米,是集演出、排练、学习、办公、休息为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为进一步繁荣乱弹文化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南岩乱弹在耿书义的带领下又一次获得了新生。

菅丙义生于1957年,其传承乱弹伴奏技艺为祖传谱系,到菅兵义已是第五代传人了,擅长司鼓、笙。曾祖父菅秃子(号老紧)生卒年代不详,擅长唢呐、笙;祖父菅玉堂(号老对)(?—1942)是南岩乱弹天兴奎科班创始人之一,父亲菅文泰(号黑旦)(1911—1970)精通乱弹文武场所有乐器;菅家第五代传人还有菅丙圈、菅丙岐、菅丙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