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喜爱文艺专写喜剧
丁西林(1893年9月29日-1974年4月4日),原名谢琳,江苏泰兴县人。他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他是中国的剧作家、作家、物理学家和仪器工匠。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唯一一位专门研究喜剧的剧作家。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主管汉字改革和对外文化工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汉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协会常务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和第三届CPPCC国家委员会成员。
丁西林是一位从科学走向文学的戏剧艺术家。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剧作家。“他是一个业余作家,他把创作视为“特殊职业”,而不是“常规职业”,但他取得了比一些作家更突出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现代喜剧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8部独幕剧和9部长剧,翻译了4部独幕剧和1部长剧。他的独幕剧在创作上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开端。20世纪20年代初,当他第一次尝试戏剧时,他表现出一种艺术成熟,并显示出“罕见的价值”。他的独幕剧不仅具有雅量和谐的美学特征,而且渗透着科学理性思维的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喜剧的创作成果。在中国现代喜剧史上,丁西林是一条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其精巧精巧的结构、细腻灵秀的语言、可爱的性格和昂扬的性格,推动了戏剧文学初期的建设,把困在庸俗可笑问题上的戏剧提升到了艺术喜剧的高度,成为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一页宝贵财富。丁西林(1893-1974)生于江苏泰兴。他于1910年进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年在伯明翰大学学习物理,1919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杰出的物理学家
1919年从英国留学归来后,丁西林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教。他先后担任物理学教授和物理预备课程主任。他后来多次被选为物理系的主席。在担任物理系系主任期间,他尽最大努力招聘优秀人才到物理系任教,这使得物理系一度拥有了大量的人才,这被称为暂时的成功。他大力倡导实验工作,建立了物理实验室,亲自撰写了60多份实验讲义进行倡导,并亲自审阅学生的实验报告,树立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良好学风。他教授物理,首先提倡用中文而不是英文写讲稿,并致力于整理和修改物理术语的中文译文,以帮助中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成绩突出,受到学生的尊敬,培养了许多有专门知识的人才。
1927年,*研究院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任院长,丁西林任所长兼研究员。那时,研究所成立了。这个研究所从零开始,资金很少。所需的各种设备、设备和书籍必须从国外购买。面对困难,他毫不畏惧,精心策划,努力工作。直到抗日战争前夕,物理研究所建立了一批能够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科学研究成果。在他担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他坚持努力工作,决心创新,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受到蔡元培校长的高度重视和学院全体人员的尊重。他先后当选为*研究院代理院长和院长。他在南京、上海、昆明、重庆和桂林之间旅行。他风尘仆仆,为*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立后,丁西林于1951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特殊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他继续为科技交流和普及做出贡献。自1960年起,他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外国语言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从事文化管理和对外文化交流。丁西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届和第三届会议的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会议的代表。
戏剧首演
丁西林从小就热爱文学艺术。在英国逗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欧洲戏剧和小说。回国后,他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喜剧作家之一。丁西林的喜剧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处女作《黄蜂》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品。《黄蜂》写于1923年。该剧的主题是批判保守思想,促进婚姻*和个性解放。然而,与当时类似的主题不同,作者以轻松、幽默和含蓄的风格表达了他的主题。季先生和余小姐在剧中所代表的新思想,与季老太太所代表的保守思想完全相反。然而,作者没有让双方直接见面,而是通过前者足智多谋的处理解决了矛盾,而喜剧的味道则表现在老太太尽了最大努力却最终被有智慧的新一代打败。吉太太表面上很开放,但内心却想阻挠儿子吉先生和余小姐之间的爱情,所以想以关心的态度介绍余小姐。在母亲面前,吉先生悄悄地加紧对余小姐的攻击。俞敏洪原本思想开放,但在季太太面前却假装保守。一方面,她同意了自己的相亲请求,另一方面,她坚信自己与季先生的感情不会动摇。情节以这种真假相互欺骗的方式展开。新一代终于用自己的智慧赢得了胜利。在这部戏的结尾,季先生和余女士有了终身的私人婚约。当他们拥抱在一起时,老太太插话了,两人很快用"大黄蜂"掩饰了他们的真实感情,从而把喜剧推向了高潮。“黄蜂”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对话幽默。作者让人物用一系列的讽刺和谎言来表达自己,使情节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相对温和。他以嘲弄但充满爱的态度描述每个人,赞美新一代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他也温和地嘲笑他们的轻浮。他对纪老太太写得古板风趣而不怀恶意,表现出一种温柔敦厚的幽默性格。《黄蜂》不仅是丁西林早期剧作中的优秀作品,也是五四时期最好的喜剧作品。1925年,北京大学现代评论社出版了丁西林的话剧《黄蜂》和其他独幕剧,其中包括三部戏剧:《黄蜂》、《饮酒》和《亲爱的丈夫》。1926年6月5日,一只黄蜂在北京由北京国立艺术学校戏剧系首演。该片由赵太谋执导,反响良好。
此后,丁西林一直在写作,并陆续出版了一些剧本。例如,1931年上海新月社出版了西林的独幕剧,1941年浙江钟政书店出版了话剧《我的妻子回来了》,1947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西林的独幕剧,1955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丁西林戏剧选》,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丁西林戏剧全集》(上册和下册),1999年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了《丁西林的代表作品》
喜剧文化观
作为一个受过正规系统科学和工程教育,在物理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分析和判断不能脱离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这种思维方式所观察、思考和表达的生活自然具有不同的色彩。
研究者对物理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一种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和挖掘的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生活中常见的“几乎没有”中捕捉喜剧因素,如“爱与吻”、“找房子”、“偷香烟”、“丢花瓶钱”,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作为一名以严格的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擅长掌握逻辑关系。作为一个戏剧作家,他在作品中*地玩弄和破坏生活中的正常事业和因果关系,从而使偶然性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自然地化解。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觉,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才能欣赏。喜剧的笑声也不同于闹剧的笑声,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用微妙的分析技巧写喜剧,通常不使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也不使用额外的笑话。他的独幕剧大多情节简单,人物少,矛盾不大,但却能抓住剧中的喜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如《马蜂窝》中余小姐的谎言。他的喜剧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各种喜剧矛盾和他们不同的喜剧性格。就情节发展而言,它也充满了跌宕起伏,充满了幽默和机智,具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也非常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经常在整部戏的冲突结束后,添加一个意想不到的补充,以进一步加强喜剧效果。他的喜剧语言也因其幽默和机智而受到称赞,他对喜剧技巧的运用是*的,没有任何斧头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