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部分高校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扩招泡沫越吹越大

科普小知识2022-08-18 13:25:46
...

部分高校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扩招泡沫越吹越大

为了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场景。信息图片

明天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日子。今年研究生的申请人数比去年略低。然而,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受欢迎程度仍然很高。

就在两年前,教育部停止了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同时扩大了研究生教育的“馅饼”。据教育部官员称,过去五年中接受培训的研究生人数约占总数的一半。不久前,教育部的一位官员说:“我国大学生的规模超过了其他国家,但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自身需求相比,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仍有很大差距。2012年,中国博士毕业生总数为56000人,约为美国的40%。研究生总数超过56万,不到美国的70%。”许多专家认为这句话是继续增加研究生招生的信号。

面对轰轰烈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热,高校有足够的“信心”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然而,目前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导致了“一蟹不如一蟹”贬值链的形成。研究生培养出现泡沫也是不争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研究生招生的不断扩大是不是所谓的教育成就?我们的人才培养如何才能越来越好?

功利主义考试与“任性”策略

王林林是北京海淀区一个小区的收银员,他提前一天休假放松。她申请了*民族大学的民商法课程。在北京,近7000名考生将像她一样申请法律硕士学位。尽管近年来法律相关专业被列入各种就业困难名单,但申请法律硕士学位的人数并未减少。

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生王林林去年毕业时,在找工作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她的许多同学最终选择了与她专业不相符的工作。王林林选择了一份物业出纳的工作,住在社区的地下室,月薪3000元。她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可以*地准备研究生学习。“我现在想要的是能够通过考试。我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然而,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比你大学毕业时更好。”在黑暗的地下室里,当谈论未来时,她的眼睛充满了困惑。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对许多人来说,就业已经取代学术成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目的。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考研最常见的目的是实现名牌大学的梦想(42.8%),其次是逃避就业压力(33.7%)、重新选择专业(33.1%)和进入理想城市(32.0%)。只有25.6%的受访者表示,大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原因是他们对学术研究感兴趣。

研究生的扩招始于2003年。2005年以后,研究生的数量超过了本科生。2009年前后,中国的高校曾经减少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5%以内)。然而,近年来,他们通过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增加了专业硕士的人数。2015年,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比例达到1:1。一些学院和大学仍然在增加研究生的招生。

近年来,985所大学和211所大学宣布,它们希望成为“研究型大学”。一些教学型大学紧随其后。他们纷纷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根据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数量来评估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许多高校,研究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本科生。面对越来越多的研究生,高校正面临资源短缺。例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其他高校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中指出,一些专业研究生需要自己支付住宿费和其他费用。

一些导师成为“老板”

北京一所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姜鹏(音译)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科技部签订了一份合同。他现在每天希望的是拿到文凭,早点去工作。一想到不必为“老板”(导师)工作,江鹏就有一种淡淡的快感。由于在我们学校学习,江鹏已经为“老板”工作了三年半。在过去的几年里,江鹏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完成了许多项目,为他们的导师。每个月,导师会给他们几百到23000元不等的报酬,其中大部分是由“老板”赚来的。

姜鹏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很多导师经常把项目拿到外面,把项目分成优秀的博士和硕士。然后他们会在“老板”的领导下带领一些研究生组成一个小团队。有不少研究生和江鹏有着同样的担忧。在研究生阶段,一些师生关系已经被异化为赤裸裸的“雇佣关系”,学术水平根本无法提高,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12月22日,在中国学术与研究生教育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在谈到导师常常把自己当成“老板”的现象时,不无忧虑地指出,“现在很多导师把学生当成劳动力,而不是学生。这是一个大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授闫表示,老师没有指导,重要原因是老师太忙。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教师在时间分配上把科研放在首位,而只有近30%的教师选择教学第一,“导师资格考试需要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也需要加强。”

在扩招的形势下,高校教学资源紧张。在一些研究生人数众多的学校里,导师同时带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研究生是很常见的。如此大规模的培训使得研究生导师制毫无用处,导师也没有时间给如此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高校正忙于扩大招生,但它们并没有增加教师资源。扩招的压力已经转移到教师身上。有些导师带着20或30名学生,他们都不知道如何给他们一个话题。”北京一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告诉记者。

当导师越来越“忙”的时候,研究生论文也越来越“水”。在教师层面,他们的共同感觉是许多研究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明写道,“设计和论文都被搞混了,而且已经被搞混很长时间了”,而且“许多国防会议变成了恭维会议。你好,我很好,大家都很好”。

研究生的质量与其数量的增长不成正比。除了高校扩招造成的教学资源短缺之外,许多专家指出,这也是由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僵化和固化。许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兴趣和优势在哪里,但是被动地“无论导师学习什么,他都会做他想做的事情。”“如果从7岁到博士毕业的26岁都被动地进行学校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不可能的。”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

就业压力下的定位困惑

我国研究生的扩招几乎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同步。扩招导致了学历的快速贬值。然而,提高学历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吗?

这一点,就业市场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没有真正的能力来匹配学历,这最终会使学历贬值。目前,不同行业都有明确的个性化学历评价体系。硕士学位普遍优于本科学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是招收硕士学位做以前由本科生做的工作,而博士学位做以前由硕士学位做的工作。尽管近年来新人的学历更高,但技术水平并没有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研究生来说,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学校是根据市场法则还是教育法来运作的?培养学术人才还是应用人才?这两所学校一直在争吵。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高校开始招收专业硕士。

学者熊丙奇指出,现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做的只是缩小学术型研究生的规模,调整为专业硕士,而没有对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师资进行任何调整。由于对专业硕士的调整,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学生、更低的课程要求和更大的班级规模。

从大学生13年的扩招来看,扩招并不是提高人才质量、缓解就业压力的灵丹妙药。随着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国家。然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高等教育走上了粗放式发展的道路。如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似乎正在重复与本科招生相同的模式。

事实上,如果大学不能很好地提升它的内涵,它就会无限期地扩大学生的规模,从而背离大学的初衷。许多学者呼吁大学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而不是片面追求数量,研究生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原标题: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已经踩了刹车。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的摊子越来越大。一些大学的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然而,研究生的扩招几乎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同步。扩招导致学历贬值——研究生扩招的“泡沫”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