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梨茎蜂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15:20:58
...

梨茎蜂(又叫梨梢茎蜂或梨茎锯蜂)从梨树的次要害虫衍变成主要害虫。梨茎蜂俗称折梢虫、剪枝虫、剪头虫等。属膜翅目,茎蜂科。分布在中国各梨产区。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梨,也为害棠梨等。梨茎蜂一年发生一代,幼虫蛀食嫩梢髓部,被害梢变黑枯死。

1、基本信息


梨茎蜂

中文学名:梨茎蜂

拉丁学名:JanuspiriOkanotaetMuramatsu

别称:梨梢茎蜂、梨茎锯蜂、折梢虫、截芽虫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Insecta

目:膜翅目

科:茎蜂科

分布区域:中国各梨产区

2、外形特征

成虫

体长9~10毫米,细长、黑色。前胸后缘两侧、翅基、后胸后部和足均为黄色。翅淡黄、半透明。雌虫腹部内有锯状产卵器。

长约1毫米,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半透明。

幼虫

长约l0毫米,初孵化时白色渐变淡黄色。头黄褐色。尾部上翘,形似"~"形。蛹全体白色,离蛹,羽化前变黑色,复眼红色。

3、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橛下二年生小枝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梨树花期时成虫羽化。成虫在晴朗天气10~13时之间活跃,飞翔、交尾和产卵。低温阴雨天和早晚在叶背静伏不动。当新梢长至5~8厘米,即4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产卵前先用锯状产卵器在新梢下部留3~4厘米处,将上部嫩梢锯断,但一边皮层不断,断梢暂时不落,萎蔫干枯,成虫在锯断处下部小橛2、3毫米的皮层与木质部之间产l粒卵,然后再将小橛上1、2片叶锯掉。成虫产卵为害期很短,前后仅10天左右。卵期l周。个体产卵量30~50粒。幼虫孵化后向下蛀食,受害嫩枝渐变黑干枯,内充满虫粪。5月下旬以后蛀入二年生小枝继续取食,幼虫者熟调转身体,头部向上作膜状薄茧进入休眠,10月份以后越冬。成虫具有假死性、群集性及趋黄陛,白天活跃,早晚及夜间不活动,停息于梨叶背面,阴雨天活动差。

4、繁殖方式


梨茎蜂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梨产区和朝鲜。寄主植物除梨外,尚有棠梨和沙果等。年发生1代,以熟幼虫和蛹在被害梢内越冬。在中国中部3月化蛹,4月羽化为成虫,梨树抽新梢时成虫出现,4~5月在新梢上产卵为害。成虫取食花蜜、露水等为补充营养,上午10时后气温较高时,飞翔交尾。雌虫产卵时在嫩梢上伸出产卵器锯断新梢,并在断面下方产卵一粒于组织内,随将断口下方2、3个叶柄锯断,产卵孔不久即成黑色小点。卵经7天孵化,幼虫在新梢髓部内向下方蛀食。5~6月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粪便堆积在身体后方,不排出,6月间即蛀食到2年生枝处,此时幼虫老熟,反转身体,在原蛀道中咬一羽化孔,但并不咬穿,然后作一褐色膜状薄茧进入休眠。

5、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取“剪、捕、粘、喷”相结合的防治技术,全面而系统地进行防治,以确保梨树的生产安全。

1.梨树落花期,成虫喜聚集,易于发现,即时在清晨不活动时振落捕杀。

2.落花后即时喷布药剂。常用药剂有50%对硫磷乳油,90%敌百虫1500倍;或40%氧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梨蚜时兼治。

3.幼虫为害的断梢脱落前易于发现,及时剪掉下部短橛。冬季修剪时,注意剪掉干橛内的老熟幼虫。

4.捕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与群集性,早晚气温较低,成虫不善于活动,群集于树冠下部叶片背面,摇动树枝,振落成虫,进行捕杀。

5.悬挂粘虫板在梨树初花期,每667m2悬挂20cm×30era黄色双面粘虫板12块,均匀悬挂于1.5-2m高的2—3年生枝条上,利用粘虫板黄色的光波引诱成虫,使其被粘虫板粘住致死。梨茎蜂密度大时,注意及时更换粘虫板。

6.喷药保护在成虫盛发期,选用功夫、灭扫利、阿维菌素等杀虫剂进行喷雾。喷药要均匀、细致、全面,保证树冠内外、叶片正反面均要喷洒到,消灭成虫。减轻危害。

上一篇: 短角异腿蝗

下一篇: 马氏粉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