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岩口铺镇

科普小知识 2024-04-20 11:10:47
...

邵阳县辖镇。1949年为立胜乡,1956年设岩口铺乡,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岩口铺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8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2公里,距邵阳市区27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3.2万,镇*驻岩口铺。320国道经此。辖岩口铺居委会和岩口铺、梅岭、新院、白山、下马石、石井、田乔、尤麻井、洋井、石滩、新田、云里、石角、赵门前、腰古塘、丰江、桃林江、吊井楼、肖家坝、尤草桥、水花、厅上、小泉、白地、皇安寺、岩田、竹塘、大塘干、小麦兰、梅冲、花桥、渣滩3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盛产烤烟、油茶、花生。乡镇企业有化工、汽车修配等厂。

中文名称:岩口铺镇

行政代码:430523106

身份证前6位:430523

长途区号:0739

邮政编码:422000

隶属政区:邵阳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湘E

辖区面积:88km2

人口数量:约3.2万人

人口密度:364人/km2

1、地方简介

岩口铺镇为邵阳县所辖,距邵阳市以西25公里,古有宝庆四大名铺之誉,俗称“西路岩口铺”。处湘中西出之要道,扼湘滇黔之咽喉,古为两行驿点,现有潭邵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度,北纬27度,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19公里,面积为83.7平方公里。

岩口铺镇位于邵阳县境北端,距邵阳市以西25公里,古有宝庆四大名铺之誉,俗称“西路岩口铺”。处湘中西出之要道,扼湘滇黔之咽喉,古为两行驿点,现有潭邵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筹建中的怀邵衡铁路傍镇通行。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度,北纬27度,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19公里,面积为83.7平方公里。

辖岩口铺居委会和岩口铺村、梅岭村、新院村、白山村、下马石村、石井村、田桥村、油麻井村、洋井村、石滩村、新田村、云里村、石脚村、赵门前村、腰古塘村、丰江村、桃林江村、吊井楼村、肖家村、油草桥村、水花村、厅上村、小泉村、白地村、皇安寺村、岩田村、竹陂塘村、大塘村、麦兰村、梅冲村、花桥村、渣滩村。

2、历史沿革


岩口铺镇

岩口铺镇为邵阳县北部重镇,建镇历史悠久,相传岩口铺“四排井”下有一大溶洞,故名岩口铺,*夕属邵阳县立胜乡,1950年属邵阳县七区,同年冬成立邵阳县梽木山区,岩口铺属梽木山区管辖;1951年——1957年隶属梽木山区管辖;1958年成立先锋人民公社,辖岩口铺、长阳铺、梽木山、皇安寺;1964年成立岩口铺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岩口铺乡人民*。1989年建镇,1995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原皇安寺乡所辖16个行政村并入岩口铺镇。全镇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3、自然环境

岩口铺镇地形属丘陵垅田相间的山原区,雪峰山全脉支撑地,东北部为丘岗区,多溶洞,西南面较平缓,长垅江流域流经全镇11个村。全镇处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秀丽。

4、城镇建设

全镇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长度90.7公里,境内有水库13座,80千瓦电排1处,水库总蓄水量1710万立方米,可灌溉18630亩良田。全镇中小学13所,卫生院1所,村村设有卫生防疫点。有电视转播1个,电信邮政所1个。村村通电、通电话、移动网络覆盖全镇,自来水厂1座,享受自来水服务0.8万人,“湘宝”汽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年产值超千万元。

5、行政区划

岩口铺镇区划

430523106001121岩口铺居委会

430523106201121岩口铺村

430523106202220丰江村

430523106203220云里村

430523106204220油麻井村

430523106205220新院村

430523106206220白山村

430523106207220石脚村

430523106208220腰古塘村

430523106209220田桥村

430523106210220肖家村

430523106211220小泉村

430523106212220麦兰村

430523106213220吊井楼村

430523106214220梅冲村

430523106215220渣滩村

430523106216220厅上村

430523106217220岩田村

430523106218220赵门前村

430523106219220石滩村

430523106220220梅岭村

430523106221220洋井村

430523106222220新田村

430523106223220下马石村

430523106224220桃林江村

430523106225220水花村

430523106226220竹陂村

430523106227220石井村

430523106228220皇安寺村

430523106229220花桥村

430523106230220大塘村

430523106231220油草桥村

6、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0794

男16574

女14220

家庭户户数8397

家庭户总人口(总)30439

家庭户男16238

家庭户女14201

0-14岁(总)6953

0-14岁男3922

0-14岁女3031

15-64岁(总)21570

15-64岁男11556

15-64岁女10014

65岁及以上(总)2271

65岁及以上男1096

65岁及以上女117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0178

7、附近景点


龙桥铁犀

济公岩

济公岩距邵阳市70公里。济公岩因传说济公曾在此-而得名。济公岩现在岩下有济公庵遗址。

济公岩洞内景物全由钟乳石构成。呈红、黄、白三色,有12个厅堂。依次是练武厅、龙纹厅、滴水宫、葫芦宫、千佛厅、珊瑚室、塔林宫、大雄宝殿、蘑菇宫、奏乐厅、斋戒室、无名宫,厅厅相通,洞洞相连,洞底由石灰质沉积而成,有的呈龙纹。

济公岩进洞先下70级台阶。到洞底突然平阔,济公岩最壮观的要数千佛厅、塔林宫、林雄宝殿和蘑菇宫了,53堆如塔如堡的钟乳石齐集于此,构成雄奇的佛寺胜景,有一钟乳石柱高10米,远看象刺破青天的宝剑。

济公岩有四处石瀑石幔,从15米高的洞顶直佛洞底,令人叹为观止;更多的则象少林寺前的塔林,高底不同,结构各异,洞中小景也别致有趣。济公岩洞内有座水宫,清澈见底,清凉寒骨,济公岩传说济公曾在此濯足。

长安营

长安营位于县境西南面,南山脚下,这里是湘桂黔三省交界之地,地势险要,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朝*为保长治久安,在此建署屯兵,取名长安营,俗称“宝庆二府”,史载最多驻兵达8000多人,曾盛极一时,至今尚存长安营古城、跑马场、校兵场遗址及古街道,长安营自此留住着满族。

现主要包括大寨风情文化村、东晋人工古杉群、长坪红军纪念碑、岩寨延季蔬菜基地等景点。在大寨风情文化村,可以喝到侗族油茶,听到侗族山歌,看到侗族舞蹈,参与侗族体育节目,领受到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

龙桥铁犀

青龙桥跨邵阳市邵水两岸。清代铸了两只犀牛蹲在石墩上以镇压水怪。道光年间大水,铁犀自身不保,双双沉于河底。1968年因修资江大桥,从河里捞起一只铁犀,它沉于河底已经一百三十年了。“龙桥铁犀”是宝庆十二景中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个风景点。出水铁犀现安置在双清公园大门内喷水池中。

8、地方特产


香辣猪耳

邵阳茶油

邵阳县生产茶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8年茶油产量突破5000吨。业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实地考察后,经过专家论证,最终批准命名湖南省邵阳县为“中国茶油之都”。涌现出了“茶籽皇”、“宝庆桂芳”、“日日恋”、“蓉峰”等一批精制茶油知名品牌。

湖南省作为我国油茶中心产区,拥有4600多万亩山地适宜栽培油茶,现有油茶林面积达1778万亩,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1/3,茶油年产量10.4万吨,占了全国茶油总产量的近一半,油茶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邵阳县生产茶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块古老而肥沃的红土地上,不但油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油茶栽培和茶油食用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人民也对油茶树情有独钟,几乎家家户户都栽植油茶树,他们说,这叫“一年栽种,百年受益”。素有湘南“天然油库”之美誉。

香辣猪耳

主料:

猪耳尖、红辣椒。

配料:辣之源辣椒酱、辣之源干锅香料油、大蒜、姜片、食盐、味精等。

制法:猪耳尖氽水切条,下油锅煸炒2-3分钟左右起锅待用,将切成条状的红辣椒下油锅炒至半熟加入配料,再放入待用的猪耳尖煸炒至熟,入碟即成。

五彩鲜贝

【菜名】五彩鲜贝【所属菜系】湘菜【特点】色泽美观,味道鲜美.【原料】鲜贝300克,胡萝卜球20克,黄瓜球20克,草菇20克,水发香菇5克,盐2克,味精3克,料酒5克,胡椒粉2克,淀粉,油适量.【制作过程】(1)将胡箩不球,黄瓜球连同草菇,香菇用开水焯一遍,鲜贝用淀粉上浆.(2)起锅放油烧热,将鲜贝滑透.(3)锅留底油,放入全部主配料及盐,味精,料酒.胡椒粉煸炒,淋少许水淀粉勾芡,淋明油出锅.

上一篇: 白仓镇

下一篇: 司门前镇